在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傳遞。 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達800里。 傳遞緊急文件時,每個驛站都得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而且撞死人不負責,“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來表示情況緊急程度。 八百里加急已經是最緊急的軍政要件,也是最快的速度了。 在文學作品中,也對此有精彩描寫:“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黃塵滾滾,駿馬飛馳而至,但見人影一晃,跳將下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賜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隨即便見煙塵滾滾,騎者已然離去!此時,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唐代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五百里約合現代的227公里,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兩天才能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