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場蕓藿罷, 韻譯:在屋北的菜園鋤豆完畢, 賞析:貞觀初年,王績棄官回鄉。他心念仕途,卻又難以顯赫發達,便歸隱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此詩即為作者歸隱期間所作。這首詩描寫田園生活情趣的小詩,質樸平淡中蘊含著豐富的雋永詩情。 前兩句敘述了農事活動歸來,“喜遇”的背景,即詩人在田地里耕作了一天。這里“北場”“東皋”都是泛指詩人家附近的田地。“蕓藿”和“刈黍”都是秋天的農事活動。 “東皋”暗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詩句點明歸隱躬耕身份。詩人耕作于不同地點,耕耘不同作物,這些場景和作物的變化,在視野上給人描繪了一幅和諧而有節奏的動感畫面,體現了詩人耕作時的愉快心情。 后兩句描寫的是詩人和朋友李處士相遇時的自然風景。星星點點的螢光、明亮的秋月,把鄉村夜景襯托得寧靜而不單調,透著恬淡之美,別有一番情趣。帶著日間田野勞動后的輕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懷著對歸隱田園生活的欣然自適,兩位鄉居老朋友在這寧靜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這個滿月之夜,整個村莊和田野籠罩在一片明月之中,顯得格外靜謐、安閑、和諧。這里那里又穿梭地飛舞著星星點點秋螢,織成一幅幅變幻不定光圖案。 這首小詩語言質樸自然、清新流暢。在當時六朝靡麗詩風尚存的時代,可謂獨樹一幟。該詩最突出的特點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這首詩則既保持樸素自然的優點,又融情入景,不經意地點染出富于含蘊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