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很多大牛都說到:“區塊鏈將是未來十年改變世界的革命性技術!”但區塊鏈到底是什么鬼?與非小編將試著給你解答。
畢竟我一生吹過無數次牛皮,這一次將是有史以來最“專業”的一次。
這個世上發生過很多次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事件,而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恐怖襲擊似乎要來的更加邪乎。去年10月21號,美國互聯網遭遇了一次超強規模的DDoS攻擊,大約一半的互聯網服務陷入癱瘓,包括Twitter、PSN、Spotify、Netflix、Airbnb、Github、Reddit以及紐約時報等美國主要網站陸續出現部門區域無法登陸的情況。
據了解,黑客們使用了一種被稱作“物聯網破壞者”的 Mirai 病毒來進行肉雞搜索。當掃描到一個物聯網設備(比如網絡攝像頭、智能開關等)后就嘗試使用默認密碼進行登陸,一旦登陸成功,這臺物聯網設備就進入“肉雞”名單,黑客操控此設備開始攻擊其他網絡設備,這次讓美國人民經歷噩夢般的大規模斷網就是來自這個病毒。據ISP服務商Level3調查,全球受Mirai感染的IoT設備達50萬,其中:美國29%,巴西23%,哥倫比亞8%。
在物聯網大火的今天,這簡直就是災難。
除了這種遭受黑客攻擊的災難,與非小編還覺得其實現實社會中還藏著一個隱患,那就是我的支付寶和銀行里的錢突然被認定為無效,雖說只有幾個鋼镚。這個錢的存在與否居然不是我說的算,而是銀行或者阿里這種幫你管錢的機構。在用錢交易的時候,也必須經過這種機構的確認。如果哪天馬云屁股一拍走了,那你就只有悲劇的份了。(注意:這里是“如果”!!)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物聯網家居產品,還是支付上的問題,我們都把最重要的信任交給了一個中心。
如果沒有這個中心,那這個過程會變成啥樣?
下面我們模擬一個借錢環節。
“ A借了100塊給B,A對所有人喊了一句‘本人A,借了100塊給B’,B隨后也喊一句‘本人B,A借了100塊給我’。這時候聽見的人都掏出一個小本本記錄‘A借了100塊給B’。 ”
這個環節里沒有馬云,馬化騰這些大佬作為中間機構。一旦B不承認A借錢給他,那所有人都掏出那個神秘的小本本來反駁B。
而這個讓人眼前一亮“獨特”的借錢方式,最早就是中本聰在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中提出。摘要的第一句話是這么說的: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現在又來一個人叫小亞,小亞說“我手上有100個與非幣”。(這種創造錢的方式真爽,說來就來。)而且所有人都拿小本本記下來了,那么小亞就真的有100個與非幣了。
假如另一個說他也有100個與非幣怎么辦?聰明的小亞并沒有被套路,而在每個與非幣上都加上了自己的獨特的標記aaa,這樣A來借錢的時候,小亞就說“我借了10個與非幣給A,這個行為叫做aab”,所有人都拿小本本記一下。然后A再借錢給B的時候,A就說“A借了5個與非幣給B,這個行為叫做aac,上一個行為是aab”。然后這個借錢的模型變成一個像鏈條一樣形狀。
小亞說:“我就把這個賬本叫做區塊鏈吧!”
其實在《精通比特幣》這本書的一開始提到區塊鏈,表示區塊鏈是一串通過驗證的區塊,當中的每一個區塊都與上一個相連,一直連到創世區塊。我們也可以把區塊鏈看做一本記錄所有交易的公開總帳簿(那個小本本)。
當然,這里的小亞就是中本聰(中本聰在2011年4月退出公眾視野,將比特幣代碼開發與網絡建設的重任留給了欣欣向榮的社區成員。),與非幣就是比特幣,每個區塊頭采用的是SHA256加密哈希, 可生成一個哈希值。區塊鏈里的第一個區塊創建于2009年,被稱為創世區塊。它是區塊鏈里面所有區塊的共同祖先,這意味著你從任一區塊,循鏈向后回溯,最終都將到達創世區塊。
創世區塊的哈希值為:
上面聰明的小亞采用的方式是超級簡化版,交易過程應該還要囊括一些信息,完整的技術構架如下:
很多人心里一定想:“算了,我還是看小亞版本的吧!”
小亞這個時候心里想:“我怎么發行新的與非幣呢?”這100個與非幣用起來多不方便。隨后小亞心生一計,誰來記賬和解答難題,誰就有資格獲得與非幣,不僅如此,記賬的人還能獲得之前與非幣交易產生的“小費”。當然難題解答完畢后要通知所有人,別的人只能去解答其他題目。
這招就叫做“比特幣挖礦”。
在《精通比特幣》書中是這么說的:“礦工們在挖礦過程中會得到兩種類型的獎勵: 創建新區塊的新幣獎勵,以及區塊中所含交易的交易費。為了得到這些獎勵,礦工們爭相完成一種基于加密哈希算法的數學難題,這些難題的答案包括在新區塊中, 作為礦工的計算工作量的證明, 被稱為‘工作量證明’。該算法的競爭的機制以及獲勝者有權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記錄的機制, 這二者是比特幣安全的基石。”
其中關鍵詞除了挖礦,還有“工作量證明”。
等到了2140年。屆時所有的比特幣(20,999,999,980)全部發行完畢。換句話說在2140年之后,不會再有新的比特幣產生。
有人會問:“搞這么復雜做什么?你發行新幣就發行唄。”
電子支付系統會出現兩個問題,1,“雙重支付”問題(又叫“雙花”問題);2,拜占庭將軍問題。
“雙重支付”問題很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一筆錢被重復支付兩次。
拜占庭將軍問題,這是一個軍事問題。軍隊采取行動必須要得到每個將軍的投票,大多數人同意才能進攻。不過,軍隊有里叛徒亂投票或者竄改軍令那就完蛋了。
這種全網公開,加時間戳,“工作量證明”的方式就有效的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
讀到這里,各位讀者不知道有沒有理解這種模式呢?
然而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一個領域,早在2014年前后,業界開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價值,并將其用于數字貨幣外的領域,如分布式身份認證、分布式域名系統、分布式自治組織等。這些應用稱為分布式應用(DAPP)。區塊鏈2.0的大門就這么打開了。
其實區塊鏈看似美好,想要真正火起來,還得看它在應用方面的實力,簡單點說就是你得創造價值。
不管怎么樣,從國內外發展趨勢和區塊鏈技術發展演進路徑來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發展需要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基礎設施支撐,同時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對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下圖說明了區塊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關系。
很多人、很多企業、很多投資機構對區塊鏈信心滿滿,這背后難道不存在危機,都有哪些公司在領域競賽?請聽與非小編下回分解。 |
|
來自: 海棉寶寶vuzd7w >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