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弱小,大部分都處于食物鏈的最底層,為求種群延續,只能各顯其能,前面我們講過隱翅蟲、屁步甲都可以通過毒液、高溫液體來保護自己,但要論誰的毒性最大,二者都還排不到第一,據說毒性最大的竟然是--斑蝥。斑蝥( Mylabris )屬昆蟲綱鞘翅目芫菁科(Meloidae ) ,目前全世界約有斑蝥2300多種,我國則有29種。斑螯全身披黑色絨毛,翅細長橢圓形,質地柔軟,體長為11—30毫米,多群集取食,成群遷移。當它遭到驚動時,為了自衛,便從足的關節處分泌出黃色毒液。此黃色毒液內含有強烈的斑蝥素,其毒性甚強,能破壞高等動物的細胞組織,與人體接觸后,能引起皮膚紅腫發泡。 斑蝥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又名斑貓、龍尾,被列為下品。由于芫著科昆蟲多數個體成體和幼體體內均含斑蝥素. 因而這一類昆蟲雖然形態不同,但藥用功效基本相同,故人們習慣上把芫菁科昆蟲統稱為斑蝥。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斑鰲可以治療癰疽、潰瘍、癬瘡等病癥,具有攻毒蝕疽、破血散結的作用。近年臨床發現有多種新用途,治療一些疑難雜癥具有獨特的療效,如治療風濕痛、神經痛、梅核氣、斑禿、乳腺增生、鼻炎、傳染疵、肝炎、癌腫等。利用斑蝥及其衍生物制成的一些療效顯著的中成藥、化學藥、生化藥等相繼問世,如鵝掌風藥水、治癬藥用紅膏、治癌藥斑蝥素及斑蝥素片、斑蝥素注射液、去甲斑蝥素、去甲斑蝥素片、斑蝥酸鈉片、復方斑蝥酸鈉片、斑蝥素乳膏等。 斑蝥素(cantharidin)為無色無味發亮結晶,既是其毒性的主要成分,也是最具藥用價值的部分,最新研究表明斑鰲素是抗癌的有效成分。此外,斑蝥蟲體內還含有脂肪、蠟質、乙酸、色素和多種微量元素等物質。斑蝥蟲體內含有17種微量元素,總量為10.53 mg.g-1。其中與抗癌作用有關的元素Mn和Mg的含量均較高,分別為0.41和27.7ug. .g-1,與此相反,致癌元素Ni, Cr. As,Cd和Be等極低,其他有害元素Hg、Pb、Sn含量也很低。因此,斑蝥能治療癌癥的原因,可能與其所含Mn、Mg元素的量較高有關。 斑蝥一般一年發生一代,具復變態,成蟲產卵于土中。幼蟲對蝗蟲卵、黃蜂和蜜蜂的卵及幼蟲都是致命性的天敵。因此對抑制蝗蟲有一定作用,但對養蜂有害。成蟲多為農作物害蟲,危害豆類、黃麻、馬鈴薯、花生、甜菜等。斑蝥雄蟲會通過交配把生殖腺內的斑蝥素轉移到雌蟲的受精囊中,產卵時斑蝥素又被轉移到卵上,用來保護卵,有一些種類的每個卵塊上大約含斑蝥素幾百毫克,且絕大多數來源于父系。 所以不要看到蟲蟲就尖叫,指不定就在什么時候會給你神奇的療效,越發覺得老祖宗神奇,是怎么發現這個斑蝥還能入藥的呢?看來神農嘗百草,不止嘗了草還嘗了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