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沒有享譽海外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跡,韓國旅游更多的是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和生活方式,位于景福宮一角的韓國國立民俗館是了解傳統韓國文化的窗口。

由于朝鮮半島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附屬國,韓國的文化融合了中國的傳統的儒家文化習俗,但也有一些本民族傳統的東西,民俗館集中展示了韓國人出生、成人儀式、婚禮、祭祀等各個階段的生活面貌。

韓國的暖炕有點象東北的炕,韓國所處的維度與東北接近,這與冬天寒冷的氣候有關,如今這種暖炕在農村地區仍很常見。

韓服是從古代中國傳統的漢服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

韓國深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新儒學在元代開始傳人當時的高麗王朝,在朝鮮王朝時代(1392-1910)發展成為在占主要地位的哲學思想。儒家文化的精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被韓國所推崇。
韓國古代也是沿用的私塾教育,一個先生教幾個學生,大量的貧苦人家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

韓國的傳統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家族人丁興旺是家族的榮耀,男主外女主內,重男輕女等傳統的儒家習俗長期盛行。

婚姻對韓國人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儀式,訂婚儀式也是流程繁雜,送訂婚禮是少不了的程序。

古代韓國新娘也是坐花轎出嫁,只是花轎略顯寒酸。

中國古代男子20弱冠,女子15及笄,這種習俗到了清朝由于剃發制度的推行而消亡,而韓國一直保持著舉行成人禮這種習俗。

韓國的官宦制度也是沿襲了中國的傳統,上朝坐轎是官員的傳統,相比中國的八抬大轎韓國的轎子則簡潔而實用,轎子下面裝上輪子不得不說是個創舉。

朝鮮族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韓國的樂器繼承了中國民樂的精華,并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色。

中國的中醫針灸對韓國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韓國繼承和發揚了中醫的精華,并稱之為韓醫。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長愛幼,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早晨起床和飯后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接。吃飯時應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后,其他人才能吃。

韓國古代的喪葬文化與中國相似,棺材,葬禮,親屬披麻戴孝為老人送終。

韓國每個家族也都有自己的祠堂,每逢重大節日祭祀先祖也是韓國民間習俗的一部分。

韓國重男輕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跡可尋,如長男為重、兒子為重,祭祀祖先也是長男的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