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即位時,趙簡子問史墨說:“季氏會滅亡嗎?”史墨回答說:“不會。季友為魯國立過大功,受封于鄪是國之上卿,至季文子、季武子時,累世增其功業。魯文公死,東門逐殺嫡立庶,魯國君喪失其權。權力掌在季氏手中,至今已歷四代國君了。人民不知道他們的國君,這樣的國君怎么能掌握國家!因此做國君的一定要慎守禮器爵號,不能給予別人。 定公五年(前505),季平子死。陽虎因私憤囚禁季桓子,季桓子與他訂立盟約,才被釋放。七年(前503),齊國伐魯,占領鄆邑,陽虎住在那里作為自己的奉邑,在那里處理政務。八年(前502),陽虎想把三桓之家嫡子全部殺掉,改立起與自己關系密切的庶子代替嫡子;陽虎派車接季桓子要殺掉他,季桓子用計脫身。三桓共攻陽虎,陽虎跑到陽關駐扎。九年(前501),魯軍討伐陽虎,陽虎逃亡到齊,后又逃至晉國趙氏處。 十年(前500),定公與齊景公在夾谷相會,孔子主持禮儀。齊人想襲擊定公,孔子按禮儀登階而上,誅責齊國秦淫樂的樂人,齊侯害怕,未敢襲害定公,而且歸還侵占的魯國土地來謝罪。十二年(前498),派仲由拆毀三桓家族的城墻,沒收他們的鎧甲武器。孟氏不肯拆毀其城,定公派兵攻伐,不能戰勝而作罷。季桓子接受齊國的美女樂工,孔子離開魯國。 十五年(前495),定公死,其子將繼位,就是哀公。 哀公五年(前490),齊景公死。六年(前489),齊大夫田乞殺其君孺子。 七年(前488),吳王夫差強盛,伐齊,到繒地,向魯國素要牛、羊、豬各一百 頭。季康子派子貢說服吳王和吳太宰嚭(pǐ,痞),用禮制折服他們。吳王說:“我們是紋身的蠻夷之人,不值得用禮制來要求。”于是停止索要。 八年(前487),吳國為鄒國攻伐魯,至城下,與魯訂盟約而離去,齊伐魯,占領三邑。十年(前485),魯伐齊國南部邊境。十一年(前484),齊國又伐魯。季氏任用冉有甚有成效,因此思念孔子,孔子就自衛國歸返魯國。 十四年(前481),齊國大夫田常在俆(shū,舒)州殺死齊君簡公。孔子要求哀公出兵征伐田常,哀公不從。十五年(前480),派子服景伯為使節,子貢為副手,去至齊國。齊歸還侵魯之地。田常初為齊國相,想要親睦諸侯,所以如此。 十六年(前479),孔子逝世。 二十二年(前473),越王句(gōu,勾)踐滅掉吳王夫差。 二十七年(前468)春,季康子死。夏,哀公憂慮三桓之強,想借諸侯之力威脅之,三桓也怕哀公發難,因此君臣之間矛盾很深。哀公去陵阪(bǎn,板)游玩,路遇孟武伯,哀公說:“請問你,我能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不知道。”哀公想借越國力量攻伐三桓。八月,哀公去陘氏家。三桓攻哀公,哀公逃亡至衛國,又離衛至鄒,終于去至越國。魯人又迎哀公回國,死于有山氏之家。其子寧繼位,就是悼公。 悼公時代,三桓強盛,魯國君反如小侯,比三桓之家還要卑弱。 十三年(前454),韓、趙、魏三晉滅掉智伯,瓜分其地為三家所有。 三十七年(前429),悼公死,其子嘉繼位,就是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前408)死,其子顯繼位,就是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前376)死,其子奮繼位,就是共 公 。共公二十二年(前353)死,其子屯繼位,就是康公。康公九年(前344)死,其子匽(yǎn,掩)繼位,就是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前315)死,其子叔繼位,就是平公。此時六國皆自稱為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