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這個姓氏源于西周,以官職為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并稱“三有司”。司馬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西晉和東晉政權,共歷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進一步擴大了司馬世家的影響。歷史上復姓改單姓的規律,司馬氏后來有許多改為司氏、馬氏、同氏、仝氏、馮氏等,亦有維持司馬氏復姓者。一起起司馬家族我們就會想起他們的代表人物司馬懿,那除了司馬懿歷史上還有哪些復姓司馬的名人呢?今天我們一起拉來看看。 司馬錯 司馬錯,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后來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之地。司馬錯可是司馬遷的祖先啊,可惜自從攻楚之后后面的事情就沒有記載了。 司馬卬 司馬卬,項羽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為殷王。司馬卬本是趙國將軍,巨鹿之戰后隨項羽入關。滅秦后,項羽分魏國地為西魏、殷兩國,封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漢王劉邦進兵楚地,司馬卬投降漢王劉邦,其地成為河內郡。四月,彭城之戰,項羽率三萬精兵大敗劉邦及五諸侯聯軍56萬人,司馬卬被楚軍所殺。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的文學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圣”。同時,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將西南夷民族團結統一于大漢疆域,被稱之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不拘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果敢行為,遠在公元前就演繹了自由戀愛的愛情經典,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愛情之首”,聞名中外。 司馬遷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昭 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后分兵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想這句話的知名度可能比司馬昭本人還出名吧。 司馬炎 司馬炎是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開賣官,宮中姬妾近萬人,上行下效,各級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 司馬光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司馬光為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兩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 司馬氏是非常有名的姓氏,但不是大姓。在人數相對不多的條件下,司馬氏能在三國那個群星閃耀的時代領導統一中國,這不得不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鑒,以史為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