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保健如今變得越來越受重視。在正安工作了些許時間,看見很多叔叔阿姨甚至年輕的13歲男孩,為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都開始奔赴都正安的課堂學習各種外治手法,耳穴療法、經絡疏通、艾灸、針刺等,小編心里表示極為欣慰和高興。 然而經常有人說,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來上課,心里十分懊惱。因此小編決定,從最簡單安全的艾灸入手,偷偷告訴大家人體的十大保健穴。保健保健~就是在疾病未發生的時候,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健康! 從今天開始,一起和小編,治未病~ 1 何為艾灸? 艾灸在古代叫灸焫,它運用艾絨,燃燒以后把它放在體表的穴位上或者是體表的特定部位,通過溫熱刺激來激活穴位,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方法,稱為艾灸療法,也成為灸療法。這種療法起源于我國原始時代,人類對火的發明和應用之后產生了灸法。 2 何為保健灸 保健灸即以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而達到強身保健為目的的灸法。它所用的工具還是艾,但是作用的部位不一樣,必須是放在保健穴上、強壯穴上才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若將艾置于十個手指的尖端(井穴),起到的作用為急救,而非保健。若選擇在足三里上、肚臍眼上、膻中、血海、膈俞上艾灸,便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所以保健灸必須要講究穴位,一定要放在保健穴上,通過點燃、溫熱、刺激、激發精氣來達到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 3 灸法的作用 古人云: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而用現代的語言表達,則總結為四點: 1、溫通經脈,行氣活血。 氣血運行具有得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灸法其性溫熱,給人一種溫熱的刺激,可以溫通經脈,促進氣血的運行。適應于女性的寒癥、瘀癥、痰癥、濕癥,適應疾病為宮寒、血瘀(比如說月經中有瘀塊、有痛經)、痰瘀和濕毒。很多女性,在初期只是氣血不通,到了中期瘀阻了,再往下走就到了痰瘀、濕毒,最后往往演變成癌癥,因為癌癥的演變過程也是從炎癥開始的,開始的炎癥不去注意加以治療,慢慢地它便經歷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2、培補元氣,預防疾病。 艾為辛溫陽熱之藥,以火助之,兩陽相得,可補陽壯陽,使真元充足,人體健壯。真元充足指什么?就是免疫力提高了,西醫講就是丙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往上走。曾經也在小白鼠上做了實驗,灸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這些物質在往上走。但這并非一時半刻的艾灸就能達到的,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量、一定的時間才會產生作用,灸那么幾天是沒用的。因此,艾灸適應久病體虛,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后防復,起到一個預防保健的作用。 3、健脾益胃,培補后天。 灸法特別是對脾胃有著明顯的強壯作用,主要在足三里、中脘穴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氣。適應于女性:后天不足、脾胃虛弱、氣血虧虛等疾病。 4、升舉陽氣,密固膚表。 1)“升舉陽氣”。陽氣就是往上走,可以治療我們的內臟下垂。比如患有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頑固性泄瀉等的病人其實都是陽氣不足,因為這些臟器在體內都是懸空的,靠著陽氣將其托起。常灸頭頂的百會穴,則相當于吃中藥的升麻,升氣。現代的女性還時常覺得手腳冰涼,這也是因為陽氣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 (2)“密固膚表”。密固膚表即補胃養肺,使我們的皮膚表面的毛孔致密、收緊,可以達到抵抗外邪的作用。肺有兩大功能:一是主皮毛,二是主咽喉,為什么常講感冒屬于肺的毛病?因為感冒病無外乎是細菌病毒從兩個渠道去侵犯人體,一是從咽喉侵犯人體,一是從皮毛侵犯人體。如果抵抗力下降,肺氣不足,細菌病毒容易從咽喉進去,我們就會有咽痛咳嗽。由于肺氣不足,皮膚表面的關卡沒把緊,細菌病毒也會趁虛而入。所以長期艾灸一些保健穴位可以密固膚表,邪氣無縫可入,抵抗力也強了,因此,艾灸適用于女性的陽氣虛弱、四肢冰涼,增強體質,抗御外邪,使我們不容易感冒,強身壯體。 艾灸十大保健穴 1、強壯要穴——足三里 所處經絡:足陽明胃經 定位: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位置 類似中藥:冬蟲夏草,氣血雙補。 作用:氣血雙補,強身健體。民間常說“人要安,三里常不干”,若想安寧無病,三里常不干。因此灸得足三里起泡、流水、濕潤是一個好現象,但起泡后需要預防感染。艾灸的泡是一種無菌性的泡,一般會自己稀掉,如果不稀掉,則用開水燙過的針,將它戳破,把水排出后,24小時內不洗澡,待其結痂。若稍微紅腫,可選擇涂消炎藥如消炎膏、消炎粉就沒事了。 艾灸保健方法:直接艾條灸,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2、補氣順氣——膻中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兩乳頭沿線的正中點,在胸骨柄上 類似中藥:補氣像人參,順氣像枳殼(即桔子皮) 作用:氣之會穴。人身有八會穴(臟、腑、氣、血、經、脈、骨、髓),膻中穴為氣會,與氣有關的疾病,就要用到它。人有氣虛,和氣滯,氣虛是不足,則順時針揉膻中,氣滯為不通,則逆時針按揉,即通氣,因為順時針方向揉為補,逆時針方向揉為泄。因此膻中則有補氣順氣的功效。獨穴起效,一個穴位起效。 艾灸保健方法:用扶陽罐溫灸即可,每次3-5分鐘左右。 3、大補元氣穴——神闕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肚臍眼 類似中藥:紅參,主要側重在抗衰落,擴血管,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 作用:適用于體虛多病,大補元氣。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嬰兒脫體后,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所以神闕妊娠胚胎的發育期就是元氣供足的地方,所以它在我們形成之后也是補氣的一個要穴。這個穴位也可以治療婦科病,如白帶多、腰痛、婦節炎。 艾灸保健方法:可用隔鹽灸,3-9壯即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4、培元固本——關元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臍下三寸,即肚臍眼下去四指。 類似中藥:西洋參,偏于滋補、滋陰,陰虛火旺的,滋陰降火,陰虛有熱,清肺潤胃。 作用:培元固本,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艾灸保健方法:溫灸——用扶陽罐每天溫灸3-5分鐘,有強腎壯陽,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議長期堅持使用,效果顯著。 5、大補陽氣穴——大椎穴 所處經絡:督脈 定位: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類似中藥:鹿茸,大補壯陽。 作用:六陽經都與督脈相匯,匯于大椎,總督一身陽氣,所以只要大椎通,人體的六陽經都通。婦女的四肢冰涼可灸大椎,大椎通,陽氣通,血脈通,四肢冰涼即可得到解散。小兒高燒退燒的首選穴位就是大椎穴。 艾灸保健方法:可借助艾灸盒進行施救,每次10-20分鐘,以自身適應為度可逐漸增加時間。 6、溫腎壯陽穴——命門穴 所處經絡:督脈 定位:人體命門穴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類似中藥:附子、杜仲,補腎陽 作用:具體治療男性不育癥、女性的不孕癥,還有就是腰痛,對于腎虛腰痛,此穴位是常用穴。 艾灸保健方法:溫和灸穴位,溫度調節至人體適中,時間為20-30分鐘,每周1—2次,即可暖宮備孕。 7、滋陰養血大穴——三陰交 所處經絡:足太陰脾經 定位:三陰交這個穴位在內踝關節上三寸,即四橫指處。 比擬中藥: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脾腎 作用:為脾經,肝經,腎經的交匯穴,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治痛經,一穴解決問題。 艾灸保健方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7壯,艾條灸5~15分鐘,或藥物天灸。 8、補腎強筋第一穴——太溪穴 所處經絡:足少陰腎經 定位: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比擬中藥:淫洋霍,大補腎臟 作用:男人以精為本,需補腎經,常艾灸太溪,即可補腎強筋,強壯體質。 艾灸保健方法:艾條灸10-2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9、補血活血——血海穴 所處經絡:足太陰脾經 定位: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比擬中藥:當歸,補血活血 作用:女人以血為本,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常灸此穴,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引血歸經之功效。 艾灸保健方法:每日可按揉兩側血海3分鐘,力量不宜大,以輕柔為主,按揉至酸脹即可,每日可灸10-20分鐘。 10、健脾養胃穴——中脘穴 所處經絡:任脈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比擬中藥:藥和大棗,養胃,健脾 作用:以胃的疾患為先,有疏利中焦氣機、補中氣、疏理中氣之效。 艾灸保健方法: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內容來源:常小榮教授艾灸講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