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最后能當皇帝除了歷史機遇外,還有一幫好兄弟,比如關羽、張飛。還有他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 也有人說劉邦最大的恩人是劉表,要不是劉表,劉備根本沒有地盤。 當然,更有人說劉備之所以能夠崛起因為此人是劉皇叔。史載劉備是西漢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其實,劉備號稱宗室,可是從漢景帝到漢獻帝,血緣關系何其疏遠可疑,“皇叔”身份更是羅貫中編出來的。 所以,劉備最大恩人是他的老師大學問家盧植。 劉備“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小時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15歲的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 從此,開啟了劉備的崛起之路。 盧植是當時的天下名士、意見領袖。此人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鐘。性格剛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不喜歡做辭賦,能飲酒一石。 此人博古通今,喜歡鉆研儒學經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以至于后來同樣喜歡舞文弄墨的曹操對盧植都十分欣賞。 有一次,曹操打仗路過涿郡時,于百忙之中不忘撰文高度評價盧植一生功績,并派人前去掃墓。所以,有人說后來劉備受到曹操重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與盧植有關。此事真偽我們不得而知。 盧老師門下高徒眾多,有劉備、劉德然、公孫瓚等等。公孫瓚是一個權二代,此人稱霸一方,與袁紹斗得難解難分。作為同學,公孫瓚發達后沒有忘記提攜老同學劉備,推薦他做了平原縣令。 所以,劉備一輩子真正給他打下人脈基礎和仕途之階的是老師盧植。 盧植出自于名門世家,祖居范陽,祖上大儒輩出,包括秦始皇時的博士盧熬、盧生。他本人早年拜大儒馬融為師,以品行優良、學識淵博名滿天下。后來接受朝廷征召,踏上仕途。先后出任過九州太守廬江太守、侍中、尚書。 公元184年,光和七年,黃巾起義爆發,盧植官拜北中郎將,立下赫赫戰功,卻因為不愿意給被漢靈帝派來視察的小黃門左賄賂。結果被誣告免職,判處無期徒刑。 后來朝廷迫于大眾輿論,才將盧植釋放,隨后盧植官至尚書,但他耿直的性格始終沒變。在大奸臣董卓當中提出廢掉漢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漢獻帝)時,滿朝文武只有他一人當中反對。董卓怒發沖冠想要殺掉他,幸好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極力勸阻,才得以幸免。 董卓廢立皇帝之后,袁紹等十幾路諸侯興兵討伐,天下從此陷入群雄逐鹿的大亂世。這讓盧植心灰意冷,一夜間洞悉了人生和當時的社會。 之后盧植辭官隱居幽州上谷郡,不問世事,專心培育子孫。結果培養出了中國歷史上流芳百世的大家族“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名門望族,即便是魏晉南北朝此長達三四百年的大亂世,但范陽盧氏從一始終的屹立不倒。 北魏時,更是認定“范陽盧氏”和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一起成為天下一等一的名門,天下四大望族。 其實,自漢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記載的盧氏歷史名人達840多人,范陽盧氏,賢良輩出,勛業燦爛,文豪蜚馨。范陽盧氏先后有22人出任宰相,僅在李唐一朝就出過8位宰相。以至于后來乾隆皇帝都說:“自古幽燕無雙地,天下范陽第一州”。范陽望族已成為幾百年來盧氏家族的榮耀,因而盧氏家乖亦冠以“范陽堂”的稱號。 那么,范陽盧氏何以如此久經不衰? 根本原因在于家族文化,核心價值觀。盧植及其子孫們,在漢魏南北朝所積累建樹的學問業績、品德風范,成為盧氏子孫千余年長盛不衰的聲望基礎和精神動力。 以至于一代代后人延續家族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傳下來的家庭核心價值觀。 范陽盧氏的后人在佛、道、儒三大文化領域皆有驕人成就。如歷代學者盧欽、盧諶、盧景裕、盧彥卿、盧思道等,東晉農民起義軍領袖盧循,北周名臣盧辯、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大歷十才子”之一盧綸,被歐洲尊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佛教中國化的創始人“禪宗六祖”惠能也出自范陽盧氏,明朝名將盧鏜、盧象升。清朝名將盧坤、軍機大臣盧蔭溥等,無一不是出自“范陽盧氏”。清朝道光年間,其嫡系后裔盧坤還官拜兩廣總督。 此外,盧世一門在海外也開枝散葉,包括韓國兩位前總統盧泰愚和盧武鉉都承認自己是范陽盧氏后裔。 范陽盧氏,可謂是中國歷史最牛的一個宗族,延續千年輝煌,至今不衰。 朋友,歡迎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