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所考的確有專長證書是通過衛生部門早年實施的《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考試獲得證書。此證是讓不具備醫學專業學歷的民間中醫能有資格參考醫師資格考試。 通過《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有兩個考試考取兩個證,分別是《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和《傳統醫學醫術確有專長證書》。 而根據2017年新出爐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無論是師承人員還是經多年中醫醫術實踐確有專長人員通過新考核,都統一獲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 過去師承確有專長實行技能考核+理論筆試的方式;新法后考核實行專家評議方式,通過現場陳述問答、回顧性中醫醫術實踐資料評議、中醫藥技術方法操作等形式對實踐技能和效果進行科學量化考核。可以說,是真正考核民間中醫的能力和水平。 已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的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也可繼續以鄉村醫生身份執業,納入鄉村醫生管理。自新辦法實施之日起,不再開展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工作。 《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和《傳統醫學醫術確有專長證書》只有報考執業醫師的資格,沒有直接行醫資格。并且,拿到證書后在醫療機構中試用期滿1年參加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成為助理醫師工作5年考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也就是從報考專長到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至少需要8年。 取得由省級中醫藥主管部門頒發《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在縣級以上地方中醫藥主管部門注冊申請取得《中醫(專長)醫師執業證書》,即可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可以說是一步到位了。 從中醫藥的發展形勢來看,通過考核轉正為正規的醫師可能是民間中醫的最后轉正機會了,并且,不是讓所有民間中醫都成為“正規軍”,而只是讓一部分醫術技能專業,經驗豐富,在傳承上具有特色的民間中醫轉正。其余的民間中醫的出路就是在中醫“治未病”服務中謀求發展了。 過去,有中專學歷就能分配“鐵飯碗”工作;現在,大學畢業后通過面試考核才能上崗工作。顯然,是教育提高了競爭條件,改變了一切。那么,中醫藥的未來還是由教育決定。 2017年7月13日,《教育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 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符合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和學科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推進以“5+3”(5年中醫學本科教育+3年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3年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中醫學專科教育+2年中醫類別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中醫臨床人才培養。 所以,在這個時代要保住飯碗,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是必須,哪個行業誰都不例外。取得合法資格,能夠規范工作,這只是走上起跑線,競爭這才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