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上位者都愛擺弄一下自己的文筆,歷朝皇帝不管是皇室子孫即位的,還是草莽出身自己打天下的,都愛有事沒事寫首詩證明一下自己的文采,似乎這樣就可以證明自己文韜武略。 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真正有文采的都流傳出去了,確實有不少帝王的詩寫得不錯,像曹操、李煜等,那可都是鼎鼎有名的大詩人;也有不少是濫竽充數的,在當時或許受到底下人的吹捧,可放到如今愣是半首都沒傳出去。 乾隆這位皇帝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肯定想不到他是著詩最多的皇帝。他數十年的生命中寫的詩竟高達四萬首,都快趕上《全唐詩》了。 這四萬首詩平均一下,乾隆每年得寫500首詩,這就相當于他每天要寫一到兩首詩。身為皇帝,每天處理大量的政務那是理所當然的,而乾隆在位六十年,政務纏身下的他還能如此兼顧作詩的數量,實在是厲害。 但是可惜的是,他創作了這么多首詩,也沒能被寫進文學史里,世人對他的評價也沒有大詩人這一項。 這是為什么呢? 原因很簡單,乾隆寫的詩雖然數量多,可是質量不行啊!有些人或許一生就寫了那么一兩句詩就可以千古流傳了,但是乾隆顯然不是這塊料。 金庸先生還曾經以毒辣的語言來諷刺他的詩作,認為他簡直是侮辱了他所寫的風景名勝,說他的詩文連個秀才都比不上。 而乾隆本人還曾經寫過一首詩以此來笑話錢謙益的詩。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是孟八郎。 這是在嘲諷錢謙益的作品只配用來蓋酒壇子,沒有絲毫價值可言。然而在大家眼里,乾隆的四萬首詩才是真堪覆酒甕吧! 其實在古代上位者之中真正能算得上大詩人的人并不多,曹操便是其中一個。 亂世之梟雄的曹操雖然不是皇帝,但他的謀略才華卻遠勝很多皇帝。曹操文采非凡,他的詩氣概,聲勢,深度,文采一應俱全,也莫怪乎能夠千古傳唱,弦誦不絕。 現在網絡新詞匯很多,流行語錄也換得快,曾經“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很是流行,很多人都很贊同。其實這原是以曹操的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來改寫的。不過比起網友們惡搞的,酒鬼們更贊同原句吧。 這也可以看出曹操的這句詩傳唱度極高。 而很多上了點年紀的人還喜歡用曹操的一句詩來作為座右銘,這句詩便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短短八個字,氣勢一下子就出來了。還有這么一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這句的傳唱度就沒有前兩句那么高了,但是它的深度卻遠勝于前兩句。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懂得珍惜造物者所給的生命周期,每個階段該干嘛就干嘛,該大展宏圖的時候就趕緊建功立業,過了這個階段就不要再執迷不悟了,該養老就養老,該消停的就消停。 看相 看八字算命 看風水 奇門遁甲 |
|
來自: 為什么73 > 《曾仕強易經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