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越近,我和團長的作息時間很自然地恢復了上海的時間,今天早上很早就被團長哼哼唧唧吵醒,要我帶它出去晨遛,遛完團長,睡意全無的我,整理東西后,七點多就從安康市區出發了。 我原來的回程路線打算走國道到十堰回滬,昨天,在游記的留言里,熱心讀者提議我走省道:從陜西安康市到平利縣再到湖北的竹溪縣、竹山縣、房縣。這條線路我沒走過,頓時引起了我的興趣,我自己又連夜查看了帶著的紙質地圖,發現這條線路一路和高速并行,一旦發現有不良路況,可及時改變路線上高速,很方便,遂決定今天走省道這條線路。 出安康市區后,轉道308省道。 過漢濱二房溝隧道,就到了平利縣界。 今天的省道陜西段有不少的停車點、觀景臺,停車比湖北段方便。 走這條省道,大部分道路比較狹窄,村鎮也非常密集,加上不少山路彎多、坡陡,所以,難度系數中等。 早上的晨霧還未散去。 聽說這里前幾天連續下雨,一路上見到有不少塌方處。我對安康的山體塌方心有余悸,當我昨天看到游記熱心讀者留言說316國道因前幾天一直下雨,這兩天有多處塌方 ,我更堅定了走省道的決心。 記得2014年10月的那次來安康石泉,石泉也是連續下了二十多天的雨,導致大橋被淹,山體大面積滑坡,那次去鬼谷嶺的路艱難異常,所以,這次來安康,我特別注意這方面的信息。 今天的路線,也有幾處滑坡,見養護工人在搶修中。陜西段搶修對路面影響不算大,陸陸續續有幾段路面半道封閉,不影響通行。 因搶修道路單邊放行,導致幾分鐘的堵車,很快就放行了。 《平利·中國最美的鄉村》觀景臺,從這個觀景臺獲悉,平利縣是著名的茶鄉。 從觀景臺上俯瞰平利這個中國最美麗的茶鄉。 平利縣城距離陜西和湖北交界處二十一公里。 路過女媧茶鎮--長安鎮,它位居秦頭楚尾,與湖北省竹溪縣接壤,女媧茶鎮以茶聞名,十里萬畝生態觀光茶園被評為中國美麗田園。 看這架勢,這里應該也是個旅游景點。 古驛長安牌坊。 停車場不見其他車輛,游客服務中心旁嶄新的商鋪絕大多數都關著門,冷冷清清,對于這種人造景點,我一般沒興趣,只是很適合我在這里休息一下,帶著團長遛達一圈。 唯一一間老建筑:洪家大院,俗稱“洪家院子”,始建于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系湖南衡陽遷居至此的洪姓人家的私宅,也稱“洪家新屋場”。建筑面積628平米,建筑風格為徽派大院。 可惜一把大鎖,無法參觀。 這樣清凈的景點,正適合團長撒歡。 過長安鎮,就到了陜西與湖北的交界處,也是308省道的0公里處。 楚長城之關埡遺址。楚長城為中國最古老長城,歷經春秋楚文王至戰國楚頃襄王間四百六十多年修建,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歷史。長城以河南魯陽關為中心,東半部止于河南泌陽縣,西半部抵于重慶市奉節縣捍關,形成楚國東北部、北部、西部綿延三千多華里的疆防工程。 關埡為楚國邊塞,兩山夾峙,一道中通,為楚長城之險要關隘,楚長城堡為土夯城,依山勢而筑,背楚面秦,設有城墻、城樓、箭垛。堡內有屯兵場地,防守為陣地,進攻為據點,退卻為屏障。城側山頂有烽火臺,可觀十里以遠,遇警晝則舉烽,夜則舉火。千百年間,關埡為兵家必爭之地。明代曾復修城堡,公元一九三六年修漢白公路越埡而毀殘城。 雄關猶存,殘垣依在。 關埡遺址主要包括甕城、山堡寨、擂鼓臺三個部分。春秋戰國、明李自成、張獻忠、清白蓮教、吳三桂和解放戰爭,都在此留下歷史烙印。 站在楚長城上,眺望兩省,這邊是湖北省。 這邊是陜西省。 關埡界墻,南北向分布,東臨湖北竹溪縣,橫穿308省道。界墻呈橢圓形分布,全長約800米, 殘高1.5到5米,基寬2到4米,夯層厚0.1米,為這個內陸最古老建筑之一。 陜西308省道到湖北界改為305省道。 湖北段305省道在擴路修建,一路有幾次路段如圖,路況比陜西段略差,但是不影響通行。 305省道從竹溪縣城穿城而過。 沿著305省道繼續往房縣方向走,今天一路路邊的風景依然很養眼。 河水的圖片都沒PS過,也不是我手機拍的色差,它就是這樣的原色,比青山更綠,青山綠水,名副其實! 305省道依然從竹山縣城穿城而過。 修路路段好在都不長,也都不影響通行,放慢速度,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也不錯。 出竹山縣城,305省道路面變窄,在一段急上坡、急彎的山路后,不一會,竹山縣城就在山腳下了。 下午四點,到達房縣縣城。 今天一天,早上我還在陜西安康,屬秦地,晚上我已到湖北房縣,屬楚地。朝秦暮楚非我本意,感謝我的愛馬,讓我今天一天確實做到了朝秦暮楚。 房縣的西河邊有多家各地風味的餐館,帶著團長先來覓食,再找住宿。今天準備夜宿房縣。 今天里程表數: 今天共行駛246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