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曉風殘月——文人雅士案頭清供漢龍紋古磚盤虎須菖蒲 尺寸:長14厘米,寬9厘米,最高10厘米 古磚側飾騰龍紋 此龍紋古磚金錢菖蒲。怪石嶙峋,薹蘅上階,文靜清香,文人雅士置于茶座、書房案頭,雅逸清禪。自然之蒲常常附石而生,愛石之人更鐘愛蒲,蒲與石相得益彰,形成獨特造型,置于書齋之中如將園林之景移至案上。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其種有六曰:金錢、牛頂、虎須、劍脊、臺蒲、翠筠。 菖蒲自古就為文人喜愛,常作案頭清供,且多有吟詠詩作傳世,記憶最深的是金冬心的《菖蒲圖》題識: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飲水還休糧。曾享堯年千萬壽,一生綠發無秋霜。 2、 滄笙踏歌——文人雅士案頭清供永元八年古磚附石金錢菖蒲 尺寸:長33.7厘米,寬17厘米,最高16厘米 雁蕩高寒處,穿云采得來。豈能同野草,容易有花開。瘦節偏宜石,纖叢不受埃。幽人知爾性,曉澗汲泉杯。 菖蒲與蘭花有相似的風骨,一樣氣度非凡。在山間林下,得日月精華,不管你聞與不聞,香氣自在。金錢菖蒲,短葉細密,蒼翠可人,陳設于雅致的水托之上,與畫圖無異,十分驚嘆,萬分艷羨。 對于文人士大夫來說,菖蒲不沾污泥,僅僅憑借凈石與清水生存,顯得有一種象征意義,仿佛是不肯與濁世同流合污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鏡影。另外,宋代恰好是文人玩石風氣興起的時期,菖蒲必須依靠石頭生長,這恰恰與當時文人的愛石之風相符合,因此,點綴石頭、生滿菖蒲的“蒲石盆”,就成了宋代文人書房中流行的細節。陸游曾如此描述隱居生活的悠閑平靜:“寒泉自換菖蒲水,活火閑煎橄欖茶。自是閑人足閑趣,本無心學野僧家。” 3、 荷殘香冷——文人雅士案頭清供永元古磚附石金錢菖蒲 尺寸:長33厘米,寬16厘米,最高15厘米 4、紫露凝香——文人雅士案頭清供青花瓷金錢菖蒲 尺寸:長19厘米,寬19厘米,最高19厘米 菖、蒲分屬兩類,“菖”者稱“菖蒲”,即廣大百姓端陽節懸于門框避邪之水劍草;“蒲”者為“蒲草”,是用來織席的水草。自漢代起,“菖蒲”就已登大雅之堂,在宮苑池沼中廣泛栽植。北宋之后,菖蒲中的一支逐漸離水近山,植株矮化,這種碧如青草的植物被通稱為“石菖蒲”。 石菖蒲自古就為文人喜愛,常作案頭清供,且多有吟詠詩作傳世,記憶最深的是金冬心的《菖蒲圖》題識: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飲水還休糧。曾享堯年千萬壽,一生綠發無秋霜。 5、平湖秋月——文人雅士案頭清供龍紋古磚盤附石金錢菖蒲 尺寸:長36.5厘米,寬17厘米,最高23厘米 磚側飾龍紋 此菖蒲文靜清香,文人雅士置于茶座、書房案頭,雅逸清禪。自然之蒲常常附石而生,愛石之人更鐘愛蒲,蒲與石相得益彰,形成獨特造型,置于書齋之中如將園林之景移至案上。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其種有六曰:金錢、牛頂、虎須、劍脊、臺蒲、翠筠。 6、平湖秋月——文人雅士案頭清供龍紋古磚盤附石金錢菖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