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程程11歲 晴 讀經方法:137累積法。 本周親子跟讀內容: 《唐詩三百首》-- 90~100首; 《文學啟蒙》--21~23; 《易經》--21~25卦; 《老子》背誦第二十六章。 程媽自己誦讀: 《孝經》《大學》《中庸》《老子》《孫子兵法》各一遍;《易經》31~64卦。
上午9點多孩子打電話說讓我去學校開家委會,我:是不是哦,沒接到老師通知。孩子:就是,老師問我了,11點,不要遲到哦。我:好吧。孩子:11點,早點了。(一再的強調,生怕我遲到。)提前十分鐘到達學校,看到已有幾位家人已經到了,今天是家長代表會,也是家委會的正式成立,每人還頒發了聘書,感覺很受重視。會議中談到學校教育的理念、校紀校風、四多六動的教育目標,真心感覺到老師們為教育付出的點點滴滴,孩子們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學習成長也是非常幸福的! 家委發言過程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老師發表了他對教育的看法:“在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這三教中,他認為最重要、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什么都不管了,就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給了學校、老師,包括吃喝拉撒等問題,出了問題家長怪老師沒教好,但家長自身沒有考慮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整天麻將桌上嘩嘩響,甚至做出更出格的事情,這都是家長在孩子面前所做的榜樣。5+2等于幾?在學校辛辛苦苦5天培養的習慣,回到家兩天就歸零了,還讓老師怎么教育好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是身教,是家教……”。老先生一番話真是受教了,這不正是育心家人學習的理念嗎?做好身教的榜樣,媽媽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大結構、大格局! 孩子放學回來放下書包就問我做些啥,我:你指什么?孩子:不要裝了,開些啥,都講些什么?我敘述了一遍今天開會的內容,然后把一個受教的動作分享給他:在頒發聘書的時候,那位老老師的一個動作感動了我,他上臺接受聘書時非常恭敬,鞠躬接受,然后再面向大家又鞠了躬,但后面眾多家人并沒有這樣做,毫無表情的接受。孩子:你鞠躬了沒有?我:鞠了,因為老爺爺的動作提醒了我。孩子:爺爺那么老了還對著你們鞠躬,不是給你們難堪嗎?我: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不會在意自己位置高低的,他是真正做了很多事實而且不居功的人,反而總是把自己放在低位,非常謙遜。就如《老子》里面講的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的境界了。爺爺還說到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孩子:哪方面?我:感恩,現在的孩子缺乏感恩的教育,要從小教會他們懂得感恩,他說有的人給了他東西還覺得東西不好,或者是給少了,這成什么道理,比如你去超市買顆糖,老板要感謝你照顧他生意,但反過來你也應該感謝老板,感謝他提供了方便,他不賣你拿錢去哪兒買呢?孩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哈哈”。 晚上有同學來家里,最近孩子與同學們來往較為密切,我就看到的一些現象和孩子聊了聊。我:你們同學經常來家里,有沒用發現他們的不同?孩子:什么不同,講理。我: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的同學一進門就會叫阿姨好啊,但有的進來旁若無人。 孩子:嗯,確實有,那你覺得他們誰做得最好。我:我覺得在禮貌方面陶同學做得最好,每次他進來都會讓我想到他父母教得好。孩子:但他有時看到熟悉的老師從面前走過也不會叫,我覺得龔同學做得最好。他不做作,而且反應很快,應對能力很強,就是吃飯太講理了。我喜歡表里一致的人,不要為了討好一個人刻意去做一些表象,感覺很假。我:呵呵,能看清一些東西很好。但無論我們去到誰家,進門打招呼問候是最基本的禮貌。孩子:嗯,但我到別人家還是有點拘謹。我:去到別人家肯定不能像自己家那么隨意,亂動東西,有約束力是很有必要的。我覺得倒是不要過于拘謹,比如正好碰上吃飯自己剛好沒吃,那就不要太講理,根據主人的要求端著吃就好了。孩子:嗯,適可而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