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11紀念廣場 2001年9月11日一個讓本世紀人銘記的日子。
國殤紀念中心向世人展示的不僅是紐約客們堅強的內心,更是一個偉大城市不朽的品格。這里或許不是旅行樂園,但卻是一個充滿感動和懷念的圣地。”在國殤日當天,位于紐約曼哈頓下城區的911紀念中心網站首頁中醒目的填上了這樣的一句話。 雙子塔之光 Tribute in Light 雙子塔之光是由88盞探照燈排成兩列而形成,這些光束在60英里以外也能看到,他們同樣也照亮了紐約消防局的上空(FDNY:new york fire department) 從布魯克林大橋背后拍攝到的景觀 致敬之光 那看似虛無又有實質意義的光線隨著那些人們一起去往另一個地方,好似不曾離去只是睡去,死亡并不意味著離開,再見也不是永別。
許多遇難者家人們紛紛趕到這巨型水池旁,祭奠逝去的親人,有人還會在他們的名字上插一朵白色或者黃色玫瑰,或是美國國旗,以表無盡的哀思。
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站 無論是為了紀念911,還是為了忘卻911,這座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白色建筑物都在用新生的力量去提醒人們:要懷揣希望,要不斷前行。 紐約世貿中心交通樞紐站 倒影缺失 2004年1月,以色列建筑師邁克·阿拉德(Michael Arad)的作品"倒影缺失"(Reflecting Absence)從63個國家的5000多份設計圖中脫穎而出的,設計方案獲得了由藝術家、遇難者家屬、政府代表和當地市民共13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最終認可,正如911國家紀念館館長喬·丹尼爾斯所形容的:"這個紀念館會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因為這種虛空和失去的感覺就是當年經歷過這起事件的人們的真實感受。當然,它也象征著兩棟大樓的消失,是人們看到這種場景時內心感受的一種體現。在這一天,有近三千名無辜者不幸遇難,因此,能夠對這一點有所反映的設計應該會讓人印象深刻。" 后來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和配合建筑師戴維斯·邦德也加入到了合作團隊之中。
建筑的初衷被確定為,尊重這一損失慘重的地方,尊重所有災難中活下來的人,尊重所有冒著生命危險拯救他人的人,尊重所有在最黑暗時刻給予支持的人。這一切,"讓我們再一次尊重生命,堅定維護自由的決心,激發我們結束仇恨,無知和偏執。" 第一次見到這個建筑方案時,很多人就沉默了。他用無國界的情感融入到了建筑中,2道比直射向天空的光芒勝過了任何建筑形態的千言萬語,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此處一點不為過,帶去的是人們的思念,帶回的是祝福,就像建立起的是溝通的橋梁。
水池外圍刻著在紐約市、賓夕法尼亞州、五角大樓以及1993年世貿爆炸襲擊中喪生的遇難者的名字。瀑布池周圍還種有225棵樹,包括一棵在"911"事件中幸存下來的梨樹,如今,它生長在一片白橡樹林之中(橡樹是美國的國樹),莊重的氛圍讓人強烈感受到對逝者的懷念和重生的希望。
園林必須讓空曠的力量顯得更為強大,同時為參觀者、曼哈頓下城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一種公園氛圍;雖然園林設計聽起來很簡單,實現起來卻極具挑戰性。"作為一個景觀設計師,我的原則是用最少的元素辦最多的事。"他挑選了楓樹、洋槐、菩提樹、櫟樹、香楓等多個品種的成材大樹,秋天一到它們將為地下紀念館撐開一把金色和褐色交織的大傘;春天來臨時,這些樹木又會相繼誕生新的枝葉。樹木傳達的力量、安靜、生與死的緊鄰關系、變化和持久,與下紀念館一脈相承。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內景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位于世界貿易中心遺址,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遭遇恐怖襲擊的2977名遇難者而建,該博物館以大量的現場圖片和實物等,表達對遇難者的緬懷悼念以及遇難者家屬對親人的追思。 "博物館將展示恐怖主義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以及對地方、全國和國際社區的影響。博物館將證明人類尊嚴終將戰勝墮落,并堅定人們對于人類生活的基本價值。" ▼在美國紐約拍攝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內保留的防水墻基
▼在世貿中心大廈倒塌時遭遇嚴重損毀的救援消防車 ▼電梯內的電動機,以一分鐘1600英尺的速度運作 ▼當飛機撞擊北塔時,電梯的纜繩被切斷,數百人被困在93層樓以上,而大部分在92層樓以下的人們可通過樓梯逃生。圖為世貿中心的一段逃生階梯。 ▼紀念博物館內一墻上刻著詩人維吉爾的詩句:日日夜夜都不能把你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No day shall erase you from the memory of time),以悼念那些在"9.11"中遇難的人們。 ▼一段在“9·11”恐怖襲擊中被嚴重損毀的大樓鋼梁 ▼在“9.11“恐怖襲擊中,遭飛機撞擊的北塔殘骸 911災后的遺址重建經過好些年的坎坷最終落成,作為城市歷史上悲痛的一筆,紀念館時刻給予所有活著的人一個情感寄托……
紐約世貿Perelman表演藝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