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家庭和睦,孝子賢孫,生活安逸,應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才是。但老中醫潘德孚先生,盡管已是耄耋之年,仍然每周坐診四天,接待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腫瘤、癌癥、白血病等疑難雜癥患者,并利用剩余時間做公益講座,同時結合自己半個多世紀的行醫經驗和對中西醫文化的體悟,寫出了《潘德孚醫話》、《治病的常識》、《人體生命醫學》、《西醫病理百年反思》、《醫學理論》、《現代醫學魔怪化之對策》、《鐵桿中醫宣言與現代醫學批判》和《解悟中醫一相信你的自愈力》等數百萬字的著作,率先提出了“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的精辟見解。
他是為了錢嗎?凡是得了癌癥與白血病的人,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接受所謂的正規大醫院的治療后,往往都被醫生斷言一個生命還有多少天就會終結,此時的病人真可謂人財兩空啊!找到潘老治療的百分之八十都是這種情況。潘老所信奉的是:“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沒本領的醫生。”“你們到我這里來看病,醫院設在我這里,而病床設在你們家里。”遇到病人感謝潘老時,他總是樂呵呵的告訴大家:“生命本就有自愈能力!是你自己治好了自己的病,醫生只是幫對了忙,病就好的快。如果幫倒了忙病人就遭殃了,因為病就會嚴重。”對那些將喪失信心的病人,潘老會非常耐心的和他交流:“西醫檢查指標無需在意,病只是一個影子,只要你的精神好,吃睡香就沒有事。”......
潘老一天要接待幾十位個病人,他對每一位病人的細心與熱情,能讓你感受到他對生命的尊重,同時喚起病人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與西醫的那種對病人判死態度和對生命的漠視給病人與其家人的心理打擊相比,潘老的這種態度處處體現的是慈悲與善良。陷入絕境的病人,此時往往家徒四壁,潘老表現出的則是免收診費和象征性的收取些藥費,經他手治愈的患者至今不計其數,光癌癥和白血病就幾千個,他若為錢,他早已是富甲一方,如此高齡何須操勞?
他是為了名嗎?我想一個人若想成名,這應該是青壯年的事吧,一個八十歲的老人應該做的是守節而不是揚名。潘老現在擁有的頭銜是民間中醫協會會長,是一個只付出不拿一分錢工資的民間組織會長,據我的了解,是因為潘老的醫德醫術,得到中醫界人士的推崇,使之成為一面旗幟,為中醫事業的復興吶喊。而且,潘老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行,從不保守,每一次會議都鼓勵大家來學習。告訴來求知的學生們:在這里你們可以大膽的學習和交流,希望你們能夠把醫技學的精了,回去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看看他每天的辛勞,你我都不忍心再去打擾他,這個所謂的名,給他帶來的是奔波與講座,不堪其擾啊!
不圖名不圖利,那他為的是什么?其實只要你讀過潘老的書,從中不難找到答案,這是一個了知生命真諦的人,看到現行的醫療體制造成患者的痛苦與財產的損失,醫患關系緊張,社會不能安定現狀的疾呼,力圖對此局面的改變,是一個良醫大德的那份對待生命尊重的慈悲與善良,并為此努力付出,就像佛陀的眼淚。

誰也沒有權利對病人判死刑,“醫者父母心”,只要有一絲希望,醫生都不能放棄。“救死扶傷”是醫者的天職。醫生對病人判死刑,其實是對自己所學醫術的諷刺,是對生命的冷漠踐踏與不負責任。這種被判死刑的病人,后來被潘老治愈的不計其數。那么有誰又會去對曾經的“醫生”去遣責?他的輕言,給病人與家庭所帶來的傷害我想是讓人一輩子也難忘的,由此親身經歷的人才會有切膚之痛啊!經潘老的手,良言暖語,使之重燃生的希望,即使最終的離去,他也會很安詳,家人的心也會平靜許多,因為大家都從潘老這兒得到了溫暖。這個社會太需要這種溫暖了!!!百姓需要這樣的良醫,中國人民需要更多的像恩師潘老這樣心如慈佛一樣的中醫。他是一位能夠造福人類成就生命醫學的大醫。
潘老對現代西醫的批判,確確實實切中了現代醫學的要害,是造成當今社會問題的根源,是市場和醫學相結合產生的怪物。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醫院越來越大,樓越來越高,而病人是越治越多,這絕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是民族的災難。因病返貧的事例太多了。人一輩子追求健康、快樂、幸福。最終拿著一輩子賺的錢,躺在醫院里,任人宰割,人財兩空的局面時,請問誰還能幸福得起來,所謂“中國夢”就真成夢了。別以為這樣的是離你很遠,其實醫院衛每天都在上演這悲涼的一幕幕,明天將是我們自己去成為醫院里的主角。雖然生命最終都會完結,但在這生命的過程中,都想讓他活得精彩,沒有遺憾,而一切的精彩,其實都需要健康和身心這個載體作為前提,所以生命的健康就尤為重要。當現代醫學將人體生命細分成若干部分,用微觀學來研究時,就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了。當各種儀器設備化驗對生命體進行檢查得到所舊的結果時,此時的生命體早已不是檢查時的生命體了,所以錯誤百出。人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整體啊。中醫的立足點就是用整體觀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陰陽五行學說的應用其實就是中醫的哲學思想,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繁衍,健康的保障,靠的就是這種哲學思想,包括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渭“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若無鴉片的侵蝕,何來東亞病夫之頭銜?這幾千年之瑰寶為何現今棄之不用,而去推廣這種沒有哲學思想的所謂醫學?其原因與根源,潘老已經做了透徹的分析與批判,在此不作多述。
一個良醫勝過一座現代化的醫院,良醫解決了許多大醫院解決不了的問題,救了許多“判了死刑”的病人,減少了病人的財務支出,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安撫了病人絕望的心。這個社會太缺少這樣的良醫了,因為整個社會都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啊!
董卿有幸在朋友的推薦下認識了潘老,更因福氣加身,因緣際會,拜潘老為師,親隨潘老坐診,被其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德行所折服。感恩我的良師——潘老,感恩這次機緣,但愿自已能為中醫事業盡一份力,弘揚中醫文化,傳承恩師精神去幫助更多的人。
文章選自潘德孚老中醫的《天下無癌論》,由運城中醫聯盟團隊編輯轉載。 待續…… 明天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