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后期,一些美國研究型大學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術創新成果,吸引外部資金開發新產業,加速研究成果的轉化,為產業和社會發展服務,使大學從次要的社會支撐機構轉變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動力站。這些勇于冒險、富于創新的大學被稱為創業型大學。 相比傳統類高校,創業型高校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強調知識應用和轉化,跨學科研究、產學研結合、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在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國家戰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和新活力,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設創新創業型高校是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 9月26-29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將在杭州舉辦創新創業型高校建設高級研修班。首次推出創新創業型高校建設培訓,是基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化進程,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 研 修 內 容 教育生態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與各方面的支持進行系統整合,形成一個像生態一樣的良性循環系統。在這個系統里,政府、高校、企業、個人有效協同,包括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業孵化體系、天使投資、創業金融等多個模塊,集合政、產、研、學、資、介等關鍵資源要素,強化產教融合、校政、校企合作,形成良性的創新創業生態。 ——高校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及產教融合的實施路徑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學校內部各部門資源整合,形成整體優勢,需要學校審視自身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深層次問題,打破常規、突破障礙,補齊短板,著力于制度創新、載體創新、方法創新、服務創新,探索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提高學校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創新創業型高校建設的制度保障 創新創業教育要注重課程和教材建設,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基本素質培養、專業技能訓練、實踐等三個模塊的課程體系。強化與專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與專業改革創新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 智慧學習是基于信息化、全球化和協同創新與知識融合的全新學習方法,將智慧學習理念植入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助推學習者快速具備創業意識,創新精神,迅速學習掌握創業技能,以低成本獲得創新創業要素資源。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的智慧學習工場建設 創新創業師資人才隊伍建設是作為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引導和支撐力量,從現有師資隊伍來看,現有師資不能徹底滿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需求,雙創教育的開展需要一支專業性和操作性比較強的雙創師資隊伍。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溫州大學、濟南大學、黑龍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建設的進程中,走在創新前列,在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空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學院和眾創空間建設、協同創新、開放共享、建設創新創業生態上摸索處許多有益的經驗模式。 ——高校創新創業學院建設經驗分享 美國是世界上創業教育發展最早、發展程度最高、普及最廣的國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思潮源于斯坦福大學。英國也是創業教育發展程度較大的國家。在英國,課程由多個大學共同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實現網絡化共享,英國南岸大學、華威大學是著名的創業型大學,可以提供許多有益的借鑒。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化實踐 眾創空間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實現創新與創業結合,線上線下結合、孵化與投資結合,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空間。浙江理工大學“尚 眾創空間”是產業孵化器,是國內首創的“高校 產業 孵化”的眾創模式。通過現場教學,可以切身實地感受到雙創生態發展的勃勃生機。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孵化平臺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