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婚配,稱結為伉儷或夫妻,而現今更多更口語化為“兩口子”。兩口子是夫妻二人的合稱,帶有些許親昵的色彩。不少人認為所謂“兩口子”,就是說夫妻是兩張嘴在一起吃飯,其實,這“兩口子”之說不止一個版本,還有幾段小故事。 傳說故事一: 有人考證,稱“兩口子”的說法,出自晚清《燕京雜錄》文里的一則筆記。 說的是有兩位府衙錄簿,掙得同樣的薪水。一個是單身,另一個新娶了妻子,雖是衙門當差,但薄祿仍不夠新婚置辦開銷。于是,這其中的光棍漢特別講義氣,拿出一半工資贈與同事花費,并附字條寫道:“些許碎銀錢,笑納勿推辭;我只單口漢,君乃兩口子。”在舊時“子”兼稱男女,意即“你們兩個人”。由之,兩口子不再泛指隨便的兩口人,成為夫妻倆的確指。 傳說故事二: 清乾隆年間,山東省出了一個才子叫張繼賢,偶識本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曾素箴。二人一見鐘情,遂私下偶有往來。可曾素箴的丈夫石萬倉是個嗜酒成性的人,一次因酗酒過度而一命嗚呼。 好好地一個大活人沒了,石家人就懷疑石萬倉是被曾素箴害死的。于是告到縣衙,說曾素箴因奸情殺死親夫。縣官一聽便將張繼賢和曾素箴兩人判為死罪。 這案子傳到了乾隆皇帝耳朵,在閱案時,乾隆帝無意中看到張繼賢的供狀文筆不凡,十分驚訝,并查閱到此案有些不實,傳二人后又發覺張不像奸夫曹也不像惡婦,遂起同情心,免他們二人一死。因此,乾隆皇帝御批將張發配到臥虎口,將曹發配到黑風口。這兩個“口”均在山東微山湖地區,可見乾隆一番良苦用心。況且發配的兩地相距不遠,可以互相往來,張、曾二人喜出望外。 發配后二人心心相連又相互掛念,三天兩頭抽空見面,經常來往于“兩口”之間,老百姓都羨慕的稱他倆為“兩口子”。 “兩口子”漸漸被流傳下來,后來,人們就用“兩口子”泛指“夫妻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