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近來氣溫驟降,急診所見病人頻頻感冒、發燒。 中醫有句口訣叫“管他傷風不傷風,三片生姜一根蔥”,非常實用。在外出受寒受風后,還未感冒,但是覺得發冷發僵,或剛剛出現感冒的打噴嚏流清鼻涕的癥狀時,喝碗蔥姜湯非常管用。這是老祖宗的智慧。 用大拇指那么大一塊生姜,一段粗蔥白,把生姜切片,蔥白切長段,加水三大碗,加適量紅糖,也可不加,煮開后小火煮5—8分鐘,然后在蔥姜湯偏熱但不燙嘴的時候一口氣喝一碗——辣辣的燙燙的滾進肚子里,非常舒服的出個小汗,所謂的傷風感冒就這樣祛除了。 有著與蔥姜相同作用的還有胡荽,也就是芫荽,北方人叫香菜。感冒初起時可以用姜片煮湯,臨煮好時放一把芫荽,這種簡單的藥湯在夏天喝比在冬天喝效果更好,因為芫荽除了發散風寒還有去濕的作用,而夏季往往濕氣比較大。 發散風寒還有種好辦法就是熱水泡腳。在受寒時用稍燙的熱水洗腳泡腳,水面沒過足踝。如果給幼兒用泡腳的方法時,需要大人先試試水溫,不要燙傷孩子的皮膚,因為幼兒皮膚比較嬌嫩。比熱水泡腳更好的方法是用煮過生姜的熱水泡腳,煮姜的方法和上文介紹的一樣,只不過姜的用量和加的水更多。人的足部有許多經絡的交匯,通過熱水泡浴作用發散郁在經絡中的風寒,達到治療感冒的目的。
荊防合劑治療風寒感冒初起效果比較好。如果感冒后頭痛頭暈鼻塞比較嚴重,就推薦“九味羌活丸”。但是一定是風寒感冒(怕冷、不出汗、流清鼻涕、身體酸痛)。風熱感冒或外寒內熱卻吃不得!
中醫方法用得好,白開水也能治病,用得不好,牛肉面也能殺人。 清代的名醫王孟英的醫案里就明確記載過:一個商人趟著涼水趕去做生意,又受寒了,自己沒當回事,吃了碗熱騰騰的牛肉面發汗,結果當晚高熱不退。王孟英指出,這是感受溫熱邪氣,而不是風寒邪氣,靠吃面發汗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體內更熱,助長邪氣。后來連續幾天精心治療才使病人痊愈。 姜湯祛寒,卻也不是萬靈藥。大家首先要對自己的體質和病情有個基本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