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花卉盆景的朋友們在樹樁上盆養護過程中,經常會為了如何使用生根劑而感到茫然,有的好不容易把一個樹樁養活,又為樹樁的枝條沒有達到理想的設計而發愁,有的是雖然發芽不少,但是真正需要關鍵部位發芽的地方卻沒有芽點,如何控制樹樁發芽以及發芽部位,花木君講一點自己的經驗。 首先是生根劑。生根劑顧名詞義,就是為了促使樹樁生根,快速激活根系活力,活躍根細胞功能激活酶的活性,促進根系傷口愈傷組織的形成,快速長出須根和不定根,促使根多、根壯,活性高,根系生長快,縮短樹木恢復期,提高樹木移植成活率。生根劑在下山樁上普遍使用,但是實際效果針對不同樹種并不同,有的不但沒有促進樹樁成活,反而加速樹樁死亡,讓朋友們仰天長嘆,悔恨不及。 常見的生長素類調節劑有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等。實驗證明吲哚丁酸作用下使插穗產生不定細根,萘乙酸作用下使插穗產生少量粗的刷狀根。而等量的吲哚丁酸與萘乙酸混合后使用則效果更好。這些物質不容于水,易融于酒精,使用時先用少量酒精溶解,然后稀釋到水中。例如萘乙酸的濃度為1升水含有制劑200毫克,可以表達為0.02%,或寫成200毫克/升,也可用200ppm表示。 下山樁由于釆挖原因,一般很少帶土球,有的樁農為了方便,把植株的大多根部截掉,或者是在崖壁里面,無法獲取更多根,因而,下山樁相對來說根部都比較少。這就需要第一我們在購買樹樁的時候,盡可能多的選擇有土球的樹樁,尤其是松柏一類的下山樁,如果沒帶土球,或者根部須根很少,最好不要購買,成活率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植株為了自我保護以及輸送營養,在根部一般會積蓄營養,被挖掘后,由于上部枝葉需要養分,下部如果不能持續吸收的話,就會造成水芽假活現象,看起來您的樹樁發芽了,其實只不過是以前的營養在起作用。因此就需要營造根部所需環境,促進生根吸收。 我們在上盆下山樁的時候,一定要了解該樹種的生活環境以及海拔高度,因為海拔較高的樹種,在海拔低的地方因為溫度過高,較難適應,必須模擬環境;還有濕度問題,南方樹種一般濕度較高,因此就需要經常噴霧制造小環境。土質問題,一般來說,大多盆栽都屬于偏酸性,少數是石灰質土壤,因此在配置底料的時候要注意,在盆的基部要用和植株生長相近的土質。 素養,這是所有下山樁成活的顛撲不破的道理,因為營養過高容易使植株被“燒死”,因此在樹樁根部以上盡量用河沙和其他土混合使用,降低濃度,讓樹樁有個適應過程。 針對生長迅速,萌蘗力強的的樹種,生根劑非常有作用,比如榕樹、女貞、黃荊、金彈子、鬼柳、榔榆、海棠、赤楠、九里香、雀梅、三角槭、六月雪、紫薇、羊蹄甲、對節白蠟、清香木等等,這些樹種即便是根部沒有須根,只要在生根劑溶液中浸泡,對于濃度不太講究也不需要精確,很快就會生根發芽,通常浸泡濃度50-100ppm萘乙酸溶液不超過2小時就可以。 針對生長緩慢,生活環境比較挑剔的樹種,生根劑的使用講究兩點:濃度和時間。比如松柏、黃楊、荀子等以及海拔較高的樹種,一般下山后要適當剪去枝葉,防止營養過分流失,傷口部位用紅霉素或者石蠟封好。在使用生根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濃度,嚴格按照說明稀釋,過高容易使樹干在激素作用下,轉移到根部,抑制枝干發芽,缺乏光合作用,也容易死亡,過低則不易起作用。 關于浸泡時間,最好按照說明進行,因為生根劑每個廠家的品種濃度不太一樣,濃度高最好減少浸泡時間,濃度低適當延長,通常200-400ppm萘乙酸溶液6小時以上。在樁體發芽后可以用較稀濃度的生根劑灌根,進一步促進根部生長 至于樹樁催芽,并不是針對未完全成活的樹樁進行,而是針對已經成活的樹樁,在適當部位進行的催芽,因為下山樁還未成活,如果過早催芽就會造成營養上移。應該在下山樁發芽展枝后進行。 催芽是針對樹樁造型設計非常有用的辦法,常見的激素為赤霉素,效果非常好。如果是每包1克包裝的純凈赤霉素,用3-5毫升酒精溶解,然后兌水1公斤左右,具體多少要看發芽部位的老化程度,若是比較新鮮,可以稍低濃度,若是嚴重老化,可以加高濃度。然后用鬃刷在需要出枝的地方均勻涂上一遍,每天一次,兩三次即可,適當套袋,增加濕度,這樣過不了多久,新芽就會鉆出來。等到新芽長到10厘米以上,可以進行光照拆袋。 由于赤霉素促進葉和芽的生長分化,因此廣泛應用于樹樁盆景制作上,比如在制作技法剖干法、蓄干法中廣泛使用,促使花繁葉茂,而且價格非常便宜,一般每克只有幾毛錢,養殖花卉的朋友們可以常備。 綜上所述了,我們在選購下山樁的時候,最好選擇有土球的樁體,尤其是松柏類,沒有土球成活率太低,不少珍貴樹木在我們手上枯干死亡,真是讓人痛惜。“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如果大家都選擇有土球須根的樁體,那么樁農們就會注意,也不會隨意釆挖,破壞野生資源。大家一起維護生態環境,既滿足欣賞又可以和諧共處,確實是一大樂事。 上面就是花木君的一點經驗和大家分享,有什么疑慮和見解可以通過公號交流,謝謝。 2017-9-16易花得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