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空間、貼吧、豆瓣、簡書等等這些寫作平臺層出不窮,現在寫作對于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變成了一件越來越重要的事情,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想在這些平臺上表達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經驗。不僅如此,我們在工作中也需要寫作,比如向上司提交一份策劃、給下屬發一封郵件等等,這都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文字表達功底。 但是很多人都覺得寫作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我總是表達不出我想表達的意思」,「話就在嘴邊兒,一動筆就不知道怎么寫了」,這是很多普通人的心聲。我曾經也是一個很不喜歡寫東西的人,140 字的微博已經是我表達的極限。 3 個月前我不得不開始接觸新媒體寫作,真的是非常痛苦呀,一篇稿子被打回來 10 遍,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最近我閱讀了勞拉·布朗的「完全寫作指南」,我突然發現,原來寫作也是有套路的,我們只要掌握了這個套路,寫出一篇好文章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完全寫作指南」是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勞拉·布朗用三十年教學經驗錘煉而成,這一本人手必備的實用寫作寶典有將近 500 頁,但是它真正的精華只有前 40 頁,這 40 頁詳細地介紹了寫作工作流中每個部分的特點是什么,我們該如何按照自己的習慣找出自己的寫作工作流,后面 400 多頁就是各類文章的寫法,說白了就是前面 40 頁的應用。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將告訴你什么這其中 6 個標準化寫作工作流:確定目的 – 鎖定讀者 – 頭腦風暴 – 搭建結構 – 撰寫初稿 – 編輯潤色。 勞拉·布朗認為,寫作一定要包括這 6 個部分,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寫作步驟,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和大家詳細介紹這 6 個步驟的每一步,了解它們在寫作流程中的都有那些作用,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標準化寫作工作流。 1. 確定目的:你寫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對于很多新媒體的小伙伴來說,我們常常會模糊我們的寫作目的,比如你要追某個熱點,追熱點是你的目的嗎?不是,你的目的是通過熱點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或者推薦你的產品。如果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搞不清楚自己的要達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們常常就會搞不清楚哪些話該寫,哪些話不該寫。 例如,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目的是向我的用戶分享這本書中的工作流部分,好讓無論是看過還是沒有看過這本書的童鞋都能感受到寫作工作流帶給新媒體寫作者的好處。但是如果我的目的是和大家分享這本書,我的目的就是比較模糊的目的,那我就很有可能會把這篇文章寫成流水賬,把書中所有亮點都和大家說一篇。 思考寫作目標是一個比較好的開始,因為當你想清楚自己的目標后,你可以在之后的步驟中隨時檢查自己的寫作目的是否已經向用戶表達清楚了。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歡先寫大綱,然后寫初稿,最后修改文章的時候才會考慮我的寫作目的是否達到的問題,然后再對我的文章做一定的調整和修改。 2. 鎖定讀者:你的用戶究竟想要看什么無論是做工作匯報,還是發布在各個平臺的文章,我們寫的內容都是有讀者的,而且我們寫這些內容的時候往往是為了讓讀者采取某些行動,比如我們在發文是為了讓讀者能點擊閱讀文章最后的廣告。所以文章的內容就成了用戶能否閱讀到最后,從而點擊廣告的決定性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想想自己如果就是那個看到文章的人,是否能閱讀到最后看到文章的廣告。 那我們要如何才能知道用戶想要看什么內容呢?「完全寫作指南」給出了兩點建議:
當我們了解了用戶會需要哪些信息,以及他的態度大概是什么樣的時候,那我們就可以推測出用戶在看你的文章的時候會提哪些問題,這樣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概括在里面了。 比如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想到我的讀者是沒有寫作基礎的人,所以他們可能一開始需要了解寫作的意義,然后再了解寫作的工作流,所以我會在文章中加入這兩個部分,回答用戶的這部分問題。但是對于其他的一些文章,比如我在上一篇寫 令人嘆為觀止的內容營銷:如何能以最低成本獲得流量的時候,用戶大概對內容營銷已經比較了解了,所以我就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內容營銷的定義,重點放在案例分析上。 我在寫作的時候,一般會將這一步放在第一步,因為對于新媒體寫作人來說,用戶就是上帝,必須時刻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他們才能做出我們想要的行動。但是這個其實也是因人而異,所以你也可以將它放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檢查你的文章是否已經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3. 頭腦風暴:鎖定你想表達的內容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其實是有很多的切入點的,同樣是要寫一只雞,你可以寫雞的羽毛是多么好看,也可以寫雞的性格多張狂,甚至你可以寫一份菜譜。而我們做頭腦風暴,就是為了找到一個最佳的寫作切入角度,確定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關于如何進行頭腦風暴,「完全寫作指南」提出了 4 點建議:
比如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想了一些角度,我將這些角度全部列在一起,可以合并的就在前面標上相同的數字,最后選擇出我認為最好的寫作角度。 頭腦風暴我一般將這步放在了解用戶的后面,這樣我們可以幫助我找到最能貼近用戶的角度。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將它放在你認為更合適的位置。 4. 搭建結構:給你的文章建立骨架提綱在寫作的時候也非常重要,因為他是文章的骨架,沒有骨架的文章總是會讓人摸不著重點,我們在列提綱的時候,一般有兩種提綱: 下面我就來和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什么是正向提綱,什么是反向提綱。正向提綱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提綱,它的位置一般在初稿的前面,幫助我們建立整個框架。當框架建立好后,我們就能快速的填補整篇文章。比如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會先列出我的提綱,再寫初稿。 那什么是反向提綱呢?我們在寫完初稿以后,根據已經寫出的文章,提煉大綱,在去修改不合理的部分,這就是反向提綱。我自己就有時會這樣寫,有的文章的大綱模型已經在腦子了,就懶得在列出來,直接就動筆寫,寫完之后再提取大綱,檢查一下文章的邏輯是否正確。比如我在寫如何利用社群工具智能化管理微信群這篇文章的時候,就直接寫,寫完以后,老師說邏輯有點兒混亂,那就把大綱往出一提,然后看看哪里邏輯出了問題,對著文章把順序調一調,然后修改一下關鍵詞就好了。 5. 寫初稿:給你的文章填補血肉很多小伙伴本來都習慣直接上手寫,這樣可以嗎?當然可以,但是恕我直言,這樣有些慢,而且效率并不高,但是還是可以直接就寫初稿的。 如果你在寫初稿的時候覺得自己寫不下去了,那我們可以停下來,開始想想我們的寫作目的,想想我們的用戶需求,當我們有了思路的時候,我們再去動筆寫。 6. 編輯潤色:給你的文章修補細節我以前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一次搞定,但是后來證明,我想多了。修改是寫作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在這個環節要落實我們前面的所有環節有沒有遺漏,目的是否達到了,是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文章的切入點是否精彩,文章有沒有錯別字和遺漏。 對于如何修改文章,「完全寫作指南」給出了他的建議:
我自己的寫作工作流是這樣的:了解用戶——頭腦風暴——提綱——初稿——明確目的——修改。 當然你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習慣找出自己的寫作工作流,如果也在寫作中遇到什么問題,請在下方的評論區告訴我呦~
|
|
來自: janefashion >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