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詢公司做職業規劃幾年間,有這樣的機會與數以百計的各個層面的職場人事做職業發展輔導,其中最讓我感到遺憾的一個現象就是太多人有著非常好的素質,太多的名校的畢業生,因為不懂得去規劃自己的職業,在工作5~10年后,換了幾家工作,依然拿著微薄的薪水,居然薪資沒有突破4000RMB,依舊沒有結束低薪長跑,為了一份好一點的工作而奔波。他們幾乎沒有獲得任何成長晉升的機會。
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只要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堅持自己,就能夠在職業發展上走得更從容。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將海闊天空,一馬平川。
在我們接觸這么多職場人士,他們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領域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尤其是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她們有太多的人選擇了行政工作,幾年過去了,稀里糊涂的換了幾家公司,回過頭來才發現,多種多樣的工作經驗并沒有給自己帶來沉甸甸的收獲,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專長、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局面,很難獲得一個較好的發展空間,依舊杯水車薪,根據智諾信數據中心統計,4月份我們為外企招聘一名行政主管,居然兩周內收到800份簡歷,有這么多人競爭一個崗位。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 有的人起點并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專業,甚至這里邊還有大專和中專畢業的人,但是因為他們的正確的職業發展之路,幾年之后他們在職場上的價值超過了很多當初起點比他們高的人。我說接觸的一個財務總監??茖W歷。但在十多年的財務生涯中,從出納、會計、主管會計到財務經理,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不少和他同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還沒有取得這樣的成績。也認識不少拿著高薪的人士,他們中不乏低學歷的人才,只是因為在一個領域里辛勤耕耘而成為這個領域的專精之士,從而能夠獲得和他們價值相匹配的薪酬。
各種有趣的職場現象還有很多。
有的人進了國有企業,進了政府機關,沒有得到太大發展,一直非常矛盾,想離開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轉換成本越來越大,勉強得來一官半職,也很是沒意思。始終處在矛盾當中,年輕人的激情在無聊的事務中慢慢消磨。
也有的人盲目的相信考證和考研,希望借助證書增加自己在職場的砝碼;有人成功了,為數不少的人卻越讀越窮,所獲得的薪酬遠遠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如果把考證和考研比作投資的話,至少是投資收益率不高。我就親自面試過不少MBA,至少我是覺得他們沒有獲得和他們的投資相匹配的回報。考證和考研的目的到底是為什么?或許他們到現在自己都不清楚。
我們身邊總有這種從一工作就抱怨不斷卻委曲求全的人存在,他們或者從一開始就沒有為自己的職業做過規劃,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適可而止”,任由無聊和無奈一天天侵蝕自己日漸衰老的心。到變成溫水青蛙以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樣的人在職場已經見到太多了,等待他們的將是難以下咽的孟婆湯。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有太多的人不了解如何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認真的考慮到底要什么?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么?自己喜歡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 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如何規劃人生?你的職業決定你的生活品質,我們自己好好想想,我們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想買房、想買一部好車、想穿名牌……等等這些,我們靠什么獲得?其實最重要就是靠我們的工作,通過我們 努力的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獲得我們想要的薪水,有了好薪水,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生活!可見選擇一個好的工作對我們多么重要。
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選擇對兩件事, 一是找對單位、找對老板、找對上司;第二件事就是找對妻子或丈夫。 為什么這么說呢?當太陽升起時我們與上司共事,當日落西下時我們與自己的愛人相擁。
正確的選擇是如此重要,然而你會發現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的人面臨選擇的時候竟然是多么草率。自己隨心所欲,一個人花在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工作選擇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購買衣服上的心思要少的多,選擇一件衣服的時候可能會不惜勞苦逛街很多大商場,他們選擇新工作的時候往往就在瞬間,這樣的選擇是多么的對自己不負責,在網上隨心所欲的投簡歷,很少有人會問自己,我選擇什么樣的行業?什么樣的企業適合我?什么樣的職位適合我?我以后的發展方向?……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當他的未來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賴于這份工作時。 幾乎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錯誤的——沒有人會故意做出一個不利于自己的決定。人們做事情多數都是用情感做決策,用理性為自己辯解,這樣的選擇我們私下里建議還是理性的思考,尤其是決定我們幸福未來的工作。選擇太多的時候比努力更重要,他們之所以選錯,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選擇。
很多人認為自己無法了解自己到底適合做什么工作,也有些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好換來換去,希望能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但許多年過去了,仍然很迷惑。所以我們要認真選擇,否則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樣的行業適合你,什么樣的企業適合你,什么樣的環境適合你發展。和企業發展是一個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戰略決定戰術,如果連最基本的個人發展戰略都沒有,在好的戰術,也不太可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在沒有選擇對明確地方向以前,單純的談速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甚至有時等待優于行動。沒有明確選擇的行動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瞎折騰,瞎折騰的結果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
在這個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萬條,但你要記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你有什么樣的選擇,也就有了什么樣的人生。你有什么樣的職業選擇,你就擁有什么樣的職業生涯。你今天的現狀是你幾年前選擇的結果,你今天的選擇決定你幾年后的生活品質。
那么究竟如何來做選擇?選擇的依據是什么?選擇要考慮的要點又有哪些呢?什么是好的工作? 根據本人淺見,選擇最重要的是先要全面客觀的認識自己,“全面”是指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價值觀、職業氣質、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專業技能、知識水平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客觀”是指要恰當地評價自己,作為一名職業人士,更為重要的當然是評價自己在職場中的地位,區別于其他職場人士的優勢在哪里?我的賣點是什么?為什么企業付這么多的薪水給我?職場中的哪個位置更適合我的發展?
所以說選擇的最深層次的依據是你的價值觀、職業傾向性、職業興趣,選擇的表面依據是你的職業目標,當然對于沒有目標的人選擇的依據就是他個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動選擇要考慮的要點主要包括地域、行業、企業和職業?;蛘哒f一個非常清晰的職業目標應該描述為多少年后我希望在某地、某個行業(金融/IT/房地產等等)某個企業(世界500強/民企/國企/政府等等)的一個從事某職業(行政/財務/金融/管理等等高/中/低層)的人士。
先說說價值觀,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態度,從而決定了我們的職業取向并導致了我們做出各種的職業選擇,這種職業選擇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狀況從而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又最后決定了我們以后的生活理想。一個人之要想成為職場的頂尖人物,他就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同時確實按照這個價值觀過其人生。
什么是價值觀那?價值觀是一種內心尺度,它凌駕于整個人性當中,支配著人的行為、態度、觀察、信念、理解等,支配著人認識世界、明白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設計等;也為人自認為正當的行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們這里考察的職業價值觀,在于探討人們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生活中,在眾多的價值取向里,優先考慮哪種價值。
價值觀具有下列特性:
(l)價值觀是因人而異的。由于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后天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同。
(2)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價值觀是人們思想認識的深層基礎,它形成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發展,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逐步培養而成的。 人們的價值觀一旦形成, 便是相對穩定的,具有持久性。
(3)價值觀在特定的環境下又是可以改變的。由于環境的改變、經驗的積累、知識的增長,人們的價值觀有可能發生變化。
價值觀這部分太重要,所以要說明白要稍微費點事,并且大家也往往沒有這個耐心看因為理論比較強,本人能夠講明白,要想解釋清楚還不太容易。如果大家感興趣,本人再繼續介紹這一部分,如果不感興趣下面就介紹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觀?職業和性格到底有什么關系? 第一個選擇是要考慮將來生存和發展的地方。
企業選擇建廠一般都會遵循三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是選擇離原材料產地近的地方,比如蒙??偛吭O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解決了原材料牛奶也就是奶源的問題,二是選擇靠近市場,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用經過復雜的物流就直接投入到市場,節省了運輸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三是人才問題,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廠就星羅棋布,就是因為有地理優勢容易吸引到優秀的人才。 中國的咨詢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四個地方恐怕占了全國咨詢公司的75%,其他地方也有咨詢,但大都規模不大。比如大連、青島、寧波和廈門這些國家計劃單列市等地也有咨詢公司,但計劃單列市(深圳除外)和上述四個地方比較差距還是很大。工廠選擇時也要考慮配套,人才要發展也要考慮配套。你去比較適合自己的區域,就能夠得到好的配套,比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這些國際化大都市,就有比較好的平臺、比較好的培訓、更寬廣的國際視野等等;否則缺了某個環節,比如得不到培訓、事業狹窄、沒有更大的舞臺等等你就很難得到發展。同理我們做職業選擇也要也要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 選擇工作如何與自己的性格想匹配。性格影響著一個人對職業的適應性,一定的性格適合于從事一定的職業,不同的職業對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因此,在考慮或選擇職業時,還要考慮自己的職業性格特點,考慮職業對人的性格要求,從而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選擇最易適應的職業,或者改變自己的性格特點來適應職業的要求。舉例說明一個人性格如果是內傾、直覺、理智、判斷性的性格,那么比較適合他的工作是從事研究分析類的工作,如果做其它的工作他可能感覺很不愉快,遲早會選擇他比較喜歡的工作。也就是說選擇工作的時候選擇和自己性格及興趣想匹配的工作。 所以說找對職業,每一種性格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擅長的職業,有的人擅長這一行,有的人擅長那一行。無論是哪一種性格,都應該接受它,并按照這一性格去尋找適合的職業。然而,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從事著與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我們問問自己是不是這樣?如果是?想怎么做?
我們了解一下國際知名企業如何選擇人,微軟、蓋洛普等國際知名企業對待“選對人重要”還是“培養人重要”這兩個問題的選擇答案都是前者,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先天素質而不是經驗積累,因此正確地認識自己非常重要。“冰山模型”,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就像處于外層的知識、技能是最容易通過后天習得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七在水面下。處于八分之七核心的價值觀、性格、態度、自我形象、個性、品質、動機等則是很難通過后天培養改變的,而它們恰恰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勝任某項工作或很好的完成某項任務,驅使一個人做出優秀表現的個人特征的關鍵因素。因此,通過一些科學的測試手段幫助自己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將是樹立正確的個人職業發展目標的首要步驟。本人建議可以通過一些專業的測評手段來達到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目的。
可見了解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說些更實際的,談一下選擇的要點: 地域甚至會成為限制一個人發展的瓶頸。如果你分到縣城,如果從政的話,基本上你就當到縣委書記,還要運氣非常的好;如果你分到中央各大部委,運氣不算太差熬個幾年媳婦熬成婆也能混個處長,本人的一個同學就是這樣,畢業后進入XX部委,熬了四年混了一個副處長(注:處里三人一正兩副),本人給他做的職業規劃是2年以后爭取做處長,4年后副局長,8年局長,12年副部長,16年部長,20年后50歲左右進中央政治局,說不定能做個總理、主席什么的,開個玩笑幽他一默。
單純的說要去大地方發展或應該固守一隅都是片面的。因為更換地域而獲得發展或發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見,只是告訴你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因素。在職業流動越來越普遍的今天,一生中在幾個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本人的建議是在職業發展的初期要盡可能在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香港、國家計劃單列市(深圳、青島、寧波、大連、廈門)、省會城市等等,等你已經在職業發展上達到相當的程度再考慮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本人也不建議職業發展過程中頻繁的更換城市,因為你在某個城市積累的資源隨著地域的變動而大大貶值,會無形中使你的時間成、機會成本上升。 有的人認為大城市競爭過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沒有勇氣去面對挑戰;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從另一方面來說,大城市的機會更多,而且激烈的競爭更能夠激發個人潛能,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所以在大城市競爭更容易達到更高的職業高度。在二三線城市有個一二十萬的年薪就很難再有上升的空間,但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這樣的薪水根本算不上什么。 大多數人畢業時理所當然的留在自己讀書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實有必要深思哪些地方更適合自己發展。即使在職業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慮通過地域的轉換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躍上一個新的平臺。
地域的選擇就說這么多,有什么問題可以再進行分享。下面介紹如何選擇行業? 如何正確的選擇行業? 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業和職業。俗語說得好“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話說得太有道理了,雖然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不同行業的狀元所得到的回報是完全不同的,為什么很多朋友抱怨,我們做相同的事情為什么我的薪資不高,就是因為你選擇的行業的回報率不高,還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可見正確的選擇多么的重要。在接觸太多工作了5~6年的職場人士,到現在都不知道將來在那個行業發展,其實行業和個人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你選擇IT行業,幾十人或者上百人拼死拼活的干,多說也就是只有百萬數量級的利潤幾乎很難達到上千萬的利潤;如果你選擇了金融,那就意味著幾個人操縱上億的資金,十幾個人就可以操縱上千萬上億的資金;如果選擇辦公或禮品行業它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了,選擇什么樣的行業,就有了什么樣的發展空間。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每個人價值觀、性格、興趣不可能適合每一個行業,有的行業外向是一種優勢,而有些行業外向就是一種劣勢!有些行業需要和人打交道,而有些行業就是和機器打交道。所以每個人一定根據你自己的情況選擇要加入的行業,應該加入什么行業。我建議大家根據以下幾條進行評估:個人興趣、專業能力、行業平均回報率和行業發展潛力。任何人都不能強迫自己長期干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而且很多時候興趣不能完全培養,某種程度上講,興趣是天賦的一部分。一個人想做財務總監,但是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這怎么可能呢?所以如果你真的對一個行業有興趣,馬上將興趣轉化成能力然后趕緊加強你的專業能力。在你對幾個行業都有興趣或者說至少不反感,你自認為你的專業能力也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你該如何選擇行業?我認為這就需要看一下行業回報率和行業發展潛力了。不同的行業回報相差很大,但是,我實在也不好妄加評論,因為回報率是動態的,今天回報率很高的行業明天可能匯報率很低 在行業選擇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行業。這是職業發展的大忌,具智諾信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07年上半年對近千個職場人士進行過統計,65%的職場人士沒有仔細思考過將來在那個行業發展,這是最讓人感到惋惜的,但是這點確實比較容易避免的,關鍵是是要有行業的意識。見過很多人5年內換了3~5個行業,更慎者3年5換來個,和他們人聊起來就是我干過多少多少行業,以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實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并沒有多少好處。07年6月份我們幫助一個外資企業招聘一位市場經理,面試中遇到不少的人,在不同的行業作過,但是對那個行業都沒有深入地了解,尤其是30-35歲這個年齡段,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個行業擁有超過5年以上的行業經驗,僅從這一點就能夠淘汰很多的人。職業的選擇也一定要結合行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即使就人力資源而言,房地產的人力資源和物流行業、貿易行業的人力資源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剛剛工作的人有時也很難馬上發現最適合自己的行業,但你可以去嘗試,這樣可能會浪費一些時間成本和一些機會成本,本人的淺見如果實在不知道選擇什么行業可以找一些前輩咨詢一下,多聽聽他們的意見,或者找專業的咨詢公司,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幫助選擇你適合的行業,既然選擇了行業本人的建議:你的目標是要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無論你是從事技術還是管理。沒有相當年的行業經驗,你很難說了解了一個行業,比如對于行業的術語、慣例、發展趨勢、行業的價值鏈條、各個層面的細節、行業潛規則、人脈關系的積累等等都需要相當時間的積累。失去了行業背景,你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行業不是不可以改,本人的建議就是行業發展要有內在的連續性。比如沿著行業的價值鏈條在不同的企業工作,這往往會鑄就你的職業優勢。原來做教師的該做培訓師,原來做建筑的改到房地產,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較可行的轉換。 內在連續性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你的職業資源的不斷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不同的行業,這個道理也適用于職業的選擇。其實職業發展的很多道理和作企業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成功要素與企業現狀分析、戰略目標制定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過來指導我們的職業發展。我們看看世界百強的企業很少作多元化或不相關多元化,如通用汽車公司、沃爾馬百貨公司、可口可樂、百事可樂、IBM等 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根據智諾信職業顧問的數據統計只有不到20%的人在真正“適合”的職位上工作,而且因為他們對自己對職業分析透徹,發展前景廣闊;近50%的人與職位的契合度只達到了基本合格水平,許多局限性造成他們的就業范圍十分狹窄;剩下的就是個人與工作不能匹配的人群,他們始終徘徊在“理想的工作”之外。
這就好像一個職場的80/20定理,職業人要充分了解職場規律,才能盡快進入那“20%”的職場圈,成為職業成功者和財富擁有者。沒有科學的理念、高效的方式和合理的方法,你將永遠屬于另外的“80%”,生活在職業痛苦與郁悶之中 正確的選擇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什么是好工作?好工作就是適合的工作!
什么樣的工作才叫適合的工作?智諾信職業顧問認為,“適合”的工作有三大標準:
一、工作性質、內容符合個人職業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工作熱情和職業志趣,并且個人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結構、專業知識和技能等)能夠滿足工作需要、達到工作標準,也就是個人(通過努力)能夠勝任工作,工作本身反過來也能夠為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有效平臺;
二、工作能夠為個人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或者能夠為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某一個階段的積累,也就是說,適合的工作應該讓從業者看到工作的未來,看到自己事業發展的前景。也許這個工作不是職業者的終極目標,但是它能夠讓職業人明確在這個工作上所能得到的鍛煉機會和提升范圍,明白這個工作是自己職業不斷成功的重要的有機組成。
三、工作的薪資待遇能夠客觀體現個人的職業價值,即使在職業人實施職業轉型職能轉換過程中出現價格起伏,這個起伏也完全在職業人的接受范圍。沒有薪資保障就說明職業人的跳槽求職工作是低效甚至失敗的。 如何找到適合的工作?
完全實際的“適合”工作載體是不斷向職業成功邁進的基礎,脫離這個實際基礎,說什么都是空談。職業顧問理應幫助職業人解決實際載體問題。找到適合工作兩大步驟:
一、自我分析:既包括心理學層面的客觀評價,也包括對以往經歷的價值點評估。這些信息實質上是進行個人職業定位的元素。比如個人的人格特征、性格特點和興趣類型等,對于確定個人的職業基本方向有著核心指導意義。另外,要對個人的以往教育、工作情況進行詳細分析,要從以往的職業行為中獲取職業價值點。然后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整合個人的專業技術、學識、能力和(工作與行業)經驗等,在客觀的職場中尋找到適合個人興趣、認可個人職業價值的職種、職位。這個復雜的流程才是真正科學客觀的職業定位。
仕聯咨詢專注于為醫藥和醫療行業提供專業的獵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