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學習,現代人的一切都似乎處于快節奏當中,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身體也跟著不適,比如頭痛、失眠等,如何緩解這種身心壓力和疲憊呢?哲學詩畫今天為大家帶來了三種正念冥想方式,希望能夠幫到各位粉絲。什么是冥想? 冥想是一種古老的內心靜修狀態,古代人在靜修中經常用,尤其是在宗教的儀式活動中,比如佛教的坐禪、禪宗的打坐、印度苦行僧的靈修等。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家里、車上或公司都可以進行(當然最好的地點就是在山里或大自然中),一般用1-3分鐘即可完成,冥想練習達到一定境界后,對人的身心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是現代人進行精神提升和內心凈化的極好的方式。 正念冥想就是通過正確、帶有正能量的念頭來進行冥想和靜修。正念冥想可以改善人的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緊張、抑郁、內心煩躁等情緒,與藥物治療相比,有著無毒副作用的優勢,對人的精神可以起到極好的改善作用。 三種冥想方式 1,正念冥想 這種方式最為常見也最為流行,就是通過正確、帶有正能量的念頭來進行冥想和靜修。正念冥想可以改善人的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緊張、抑郁、內心煩躁等情緒,與藥物治療相比,有著無毒副作用的優勢,對人的精神可以起到極好的改善作用。 正念冥想,有時也叫作“覺知冥想”或“內觀冥想”,指的是對當下的覺察,需要人們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于當下而出現的一種意識,是一種不作任何判斷和分別的一種自我調節方法。其核心特點在于“有意識地覺察、關注當下、不作評判” ,因此與專注冥想的要求相反,又稱“開放性”冥想。 在這種有意識的漫游中,做到心靈放空,精神放松。 2,專注冥想 專注冥想是讓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時刻,同時讓冥想者對分散注意力的時刻和內容保持警惕;這種方式的重點在于要關注對你產生分散力的事物,進而進入到它們的內里,和它們合二為一。 3,慈悲仁愛冥想 這種冥想則是通過對慈悲仁愛的感悟或體驗,培養冥想者的同情心和利他精神,同時把對個體的關注轉向對他人的關懷。把自我從自負、小我的境地轉化為大我和天地的境界。此方式修煉到一定程度,就會使得冥想者學會體察自我與世界的關系,讓其感受到宇宙中的和諧共生,進而生出大愛和悲憫情懷,不再怨天尤人,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小空間。 兩種正念練習方法—— 1,正念呼吸練習法 : 選擇自己覺得最舒適的坐姿——如果覺得閉上眼睛舒服,就閉上眼睛——讓意念集中到呼吸,深呼吸到腹部,再呼出;——重復呼吸數次——如果走神,不要緊,把注意力再放回到呼吸上——吸氣,呼氣——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體——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腳、小腿、手腕、腹部、背部、胸、脖子、頭部…… ——找出身體中覺得稍微緊張、不適之處——觀察它,接受它——呼吸,觀察,接受它,沒有對錯,沒有辨識,呼吸在此部位出入——反復感受它的存在,呼吸——注意力移開,輕輕地,回到呼吸上——用呼吸清洗整個身體,從頭到腳——每次呼吸更加平靜,更加深入,加深,接受——體驗、感受這種輕松感,自然,輕松——深深地輕呼氣,再吐出; 最后,呼氣,慢慢睜開雙眼。 2,正念行走練習法 選擇一條可以來回走動的小路,室內或室外都可以,這個地點必須是安全的,不會感到別人用怪異的目光看著你。身體放松,直視前方。把注意力放在雙腳上,感受腳掌與地面接觸以及全身重量通過雙腳傳導到地面的感覺,抬起腳時注意小腿肌肉的變化,步幅自然就可以了。 你還可以把覺察擴展到其他部位,比如呼吸。以這種方式來回走動,盡量對行走中的身體保持完全的覺察,目光始終直視前方。當你發現思維的游離時,就重新進行關注,如果你的思維非常焦躁,就靜止站一會兒,把呼吸和身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覺察,直到思維和身體都平靜下來。這樣持續行走大約10~15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