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七月娃娃 我對湖南郴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以前北上火車停靠的一個小站上,半夜的火車,聽到廣播“郴州站到了”,仿佛旅途便從這汽笛聲中開始。如今坐上高鐵,從廣州到郴州,只用了一個半小時時間,突然就覺得這距離拉得太近了,忘記了這個城市是在隔壁省湖南。 后來郴州之所以越來越熟悉,是看過無數關于小東江煙霧迷蒙的美圖,這次適逢參加郴州蘇仙舉辦的國際旅游文化節,我收拾行李來到郴州蘇仙,開始一段短途的蘇仙之旅,才發現,郴州除了小東江,竟然還有那么多出彩的地方,于是又印證了我不能忽視每一個小地方的旅行原則。 對蘇仙的印象,是從湘南的古村落開始的。 十八泉,那一碗能求子的山泉水。 沿著村道來到一家寺廟跟前,寺廟叫壽佛寺,據說始建于唐朝,目前的寺廟是2000年重建的。本來覺得寺廟并無可看之處,建筑的特色不是很明顯。寺里的主持是一位尼姑,另有幾位村民在寺廟里幫忙打點事務,后來才知一直很熱情給我們洗蘋果吃的一位大姐,是來這里治病的。 原來寺廟旁邊有一處泉水,當年茶神陸羽來到這里品嘗過泉水之后,把此處泉水命名為“天下第十八泉”,因此而得名,后來這泉水又被當地人譽為可以求子的靈丹妙藥,其實是因為泉水含有幾十種礦物質,長期飲用對身體非常有益,這位在寺廟幫忙的大姐,據說當年得了癌癥無法醫治,于是在寺廟住下來,長期飲用十八泉的泉水,多年過去,病情好轉。 坳上村,讓人震撼的古民居群 我沒有想到在湘南會遇到這么讓人震撼的古民居,那日漫不經心地在坳上村下了車,被領到一座山坡頭上,一抬頭,整個村子的全貌映入眼簾,徽派建筑的馬頭墻在這里比比皆是,而且已成規模。坳上村位于蘇仙區市郊17公里,村子里的清代建筑隨處可見,而且保持完整,房子上的雕刻清晰可見。 原本以為這古村落可能荒廢,沒想到進入其中,鄉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害羞的孩子們見到我們,趴在墻角不敢露出臉來,挑著擔子走在鄉間路上的村民,坐在家門口休息的老人,以及擺上茶桌,在門口便喝起茶聊起天來的“外地游客”……午飯是在村子里吃的,一邊嗑瓜子一邊等飯吃的時光,實在是太美好了。 騾馬古道,古老的湘粵要塞 我沒有想到這么古老的道路竟然還保留地如此完好。穿過一座小學,孩子們正在課間休息,看見有客人過來都顯得非常雀躍,一群孩子把我們簇擁起來,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聽到命令一樣如潮水般散去。學校旁邊的一條小路進去,就是當年的騾馬古道了。 沿著古道一路前行,踏在這千年古道上,心情感慨,騾馬古道始建于秦始皇年代,是古時候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塞,古道上的石頭光滑,很多石塊留下了深深的馬蹄印子,古道穿過幾條村子,似乎沿著它走下去,還能走回廣東。附近的道路也曾經是舊時京廣鐵路所在,老火車站改造成了居民房,但是站名仍然依稀可見。 兩灣洞村,洗盡鉛華的古村落 來到兩灣洞村已經接近傍晚,這個古村落依然有村民居住,只是大多數建筑都快要荒廢起來,讓人覺得非常可惜。村口處依然有很多村民在生活,只是巷子深處,那些斑駁磚瓦,已經隨著歲月老去。兩灣洞村的古民居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傍晚停留在這個村落里,看著那些坍塌的木板和石頭在落日余暉中,突然想,若給我一筆巨款,我就在這里投資,把所有老房子修葺好,做成民宿,把那些精美的雕刻打掃干凈,還原它的樣子。 蘇仙湘南的古民居,是我這次在郴州最大的收獲,離開兩灣洞村回去的路上,我還念念不忘這村子,我對古民居一直有一種崇敬之情,世上很多事物,唯有這些留下來的文明,將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復存在,給它們拍一張照片永存,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不知道這些漸行漸遠的歷史,還能保存多久,希望很久。 (昨天做的問答小互動,謝謝大家的踴躍參與,收到了很多朋友們的提問,我已經把精選的幾個問題截圖,并在接下來有空的時間里整理出來發在公眾號里,大家隨時留意有沒有自己的名字哦,因為答應過的小禮物,不會賴賬) 我是七月娃娃,巨蟹座的七月,夏娃的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