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釣魚愛好者主要的垂釣對象。鯽魚食性雜,常棲息在雜草叢生地,喜在有腐殖質的水底覓食,膽小而警覺,稍有驚動即逃。要想釣好鯽魚,不只要理解鯽魚的生活習性,還要控制鯽魚的釣法,才能有所收獲! 這是比較普遍的釣法,我國南北東西都有不少釣友采用此種辦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鉛墜沉底,魚鉤距鉛墜的腦線大約25毫米。垂釣時魚漂調整到直立,顯露局部,便于判別魚訊即可(散漂則沒入水中兩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 此法的優點是調整方便,鉤、墜、漂搭配便于控制。但此法魚餌沉底不動,如不勤動一下魚竿,鯽魚常常不容易發現。 目前較為盛行。其最大優點是靈活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沉慢,易為魚發現。為摘鉤方便,運用無倒刺鉤,摘鉤疾速。漂墜餌搭配要求嚴厲,魚訊反應極為靈活。 缺陷是在各種魚類混養水域,運用釣鯽魚的鉤線,遇到大魚容易跑魚損失工具;初學時不易控制。但只需樹立自信心,勤于練習,控制也不是很難。 鯽魚屬底層魚,普通釣底,但遇酷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游動吸氧尋食,則可采取浮釣法,行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于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浮釣不需打窩。 一般適用于活動水域,竿宜長,線不用太長,墜須重,漂可用數粒散漂,粒漂則宜長。鉤甩入水中,如水活動,可使鉤漂順水同流,到下游后提起再甩至上游,見漂停住,立刻提竿。以免底部掛住,若有托漂或下沉,即應提竿上魚。 魚類對氧氣的需求量不亞于人類,有氧則活,無氧則死,氧氣充足的水中,魚兒最多,最活潑。垂釣水域的進、出水口,含氧量高,在此垂釣必有收獲。 下雨時,雨水能將氧氣帶人水中,所以雨過天晴同樣是垂釣的好機遇。大風,水隨風而動,不但讓氧氣溶入,還有岸邊的草籽、花粉、樹葉等自然魚食掉落,風停后在下風口垂釣也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