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應該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包括腎陽、脾陽、心陽等等,其中,腎陽與陽虛的關系最為密切。 陽虛最的癥狀:畏寒怕冷、手腳冰冷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 常見表現:平時畏冷、手腳不暖、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等。 陽虛體質的人平時可以這樣吃: 當歸生姜羊肉湯 當歸20g,生姜30g,羊肉500g,用砂鍋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 這個食療為漢代張仲景名方,溫中補血、袪寒止痛、特別適合冬日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 胡桃仁50g,韭菜200g,麻油燒七分熱時入鍋炸至金黃,加入韭菜炒熟 這個食療有補腎助陽,溫暖腰膝的作用,適用于腎陽不足、腰膝冷痛者。 河蝦、海蝦、海參、核桃仁、鹿茸、黃鱔、羊肉、雄蠶蛾等都是性味甘溫食物、有助陽作用,平時可適當多食用。 除了食療,還可以用艾草灸督脈,督脈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如同汪洋大海,匯聚全身經脈的陽氣,散布全身,抵御外邪。 冬天還可以泡腳養陽氣,腳心就是涌泉穴的位置,。腎經是從涌泉起始,繞著內踝、足跟徃往上走,涌泉穴是腎經的第一個穴位。 冰鎮的飲料,寒涼性的食物,都是直接損害我們人體的陽氣! 除了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有不好的生活習慣也會損耗著我們的陽氣。 熬夜容易傷陰,其實也傷陽。夜晚是陽氣收斂和休息的時候,這時沒有好好休息,陽氣不但潛不進陰里去修復,還要透支,怎么會不傷呢? 不當的清熱解毒,大量的排汗,夏天吹冷氣過度等這些都是造成腎陽耗損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