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都是騙人的?脈診脈診是中醫四診之一,是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轉歸、預后的重要依據,是中醫師診斷疾病的重要步驟,也被各代中醫家所重視的一個診療手段。但是隨著西醫的普及,脈診漸漸變成了百姓眼里的神話,認為其不過是故弄玄虛,盡管現代醫學運用一些科技手段對脈診進行了科學性的研究,比如(脈診分析儀)但這些研究并不能以中醫的思想全面的詮釋脈診診病現象的完整機制。畢竟單純從某一物理方面去觀察,是不足以闡釋“脈診學”的復雜性。只會使中醫脈診陷入一個更加尷尬的境地,我個人認為中醫的語言是無法通過現代醫學的儀器轉錄出來的,數據只是論證結果的一個方面。
脈“脈”字使用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將其等同于經脈或血脈,血脈與脈道由脈的字義可知,“脈”字由自然界取象而來, 其本義為“水之衺流別”,進而引申人體之脈是一條條像分叉的河流一樣遍布體內的血液通路。《素問·六節藏象論篇》曰 :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敝赋?/span>脈是血液聚集之處,并且血液在脈中之循環靠心臟的推動,這與現在所言之血管極為相似。雖然這些醫學經典都認為了“脈”字的這一血脈、脈道 (脈管)的基本含義,但是,這并不能代表脈的功能和脈的路線。 伴隨著對“脈”的認識發展,《靈樞·經脈》曰 :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于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發現脈有大小深淺的不同,進而分別稱之為“經脈”與“絡脈”。經脈、絡脈是血氣行經的通道,對滋養身體、維持生命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并不是西醫認為的單純血管的定義。 《難經》曰 : “十二經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庇纱丝梢姡?strong>經脈形成源于氣,概念中已含“脈氣”的 意義。 脈診也有學者從人類學角度分析脈診現象,論證脈診起源于中國古代針灸、外科等醫療實踐。如岳沛平等人提出脈診起源并不是現在的獨取寸口法,更不是單純的診脈動,而是由最早的經絡檢查漸漸發展而成的,其中包括觸經脈之動、視絡脈色澤等。 可以說中醫脈診學的產生正是受這種天人相應、比類思想的影響,奠定了早期醫家對人體“脈”的認識與實踐基礎。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脈與天地相應,并隨著時間與方位的差別而有盛衰變化,其命名、分類均依循與天地相感應,參合與人的法則;并且所有疾病都可以類屬于不同 “脈”名下,進而建立了“以脈統病”脈學理論體系。 “脈診”可以說是真正的一人一脈、一人一診,好的中醫師完全可以通過脈診確定疾病的病位,以及發病的程度,因為中醫的治療其實是需要中醫的診斷,而現在有些中醫院,以為依賴西醫的檢查就能直觀的減少誤診率,崇尚西醫檢查、中醫診斷,這種方式,在這樣一個提倡中醫,發揚中醫,傳承中醫的大環境下,我覺得應該盡量杜絕。作為一名中醫師,我們要做的是發揚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而不是摒棄這些“中醫的根”。 你常開的西醫檢查真的無害?一張圖告訴你你曾經做過的檢查是怎么傷害你的: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出、胸部CT、腹部CT、胸部透視、冠脈造影對于人體的輻射是很大的,那么在我們都知道輻射對身體有危害的同時為什么還要接受這種對人體有害的檢查呢?有些中醫黑可能會站出來說,這些檢查的輻射,對于病人本身的疾病來說,根本不算事兒,中醫診斷并不能這么全面、直觀的診斷這些疾病,反而會耽誤病程! 中醫師們你們也是這樣認為的么?一個在三甲醫院住院的病人,基本在前兩天至三天的時間里,都在做各項檢查,先是抽上個5、6管血、再去照CT、做核磁、有些可能還要連著做胃腸鏡、各別特殊疾病還要接受有創的檢查,且不說病人能不能接受,作為開出醫囑的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檢查真的是在診治他么?我們可能會有一些逼不得已的理由,比如科室的規定、醫院的規定、各式各樣的規定讓我們不得不服從制度,甚至有些中醫三甲醫院本著中西醫結合的宗旨、會中西藥共進,這些真的療效更好么?到底是西藥治好了病人?還是中藥治好了病人? 傳統中醫在這樣一個打著“科學”的時代里到底該如何生存?我們究竟需要尊崇傳統?還是改變診斷方式接受西醫的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