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霧化吸入療法是呼吸科的常見治療方法之一。與口服、靜脈給藥等方式相比,霧化吸入藥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療效好且全身不良反應少,患者依從性較好 [1]。 為減少患者給藥次數,臨床上通常會將多種霧化吸入藥液放入同一霧化器中,同時霧化。 實際上,不同藥液藥品本身性質及輔料不一樣,同時霧化很有可能發生配伍問題。臨床使用時,應根據藥品實際情況合理配伍使用。 首先,讓我們現看看用于治療呼吸疾病的霧化藥物有哪些: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1. 糖皮質激素(ICS) 目前在國內被批準可用于霧化吸入的 ICS 只有布地奈德(BUD)和倍氯米松(BDP)。 其中,BUD 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可用于 4 歲以下兒童使用、且妊娠安全分級為 B 類的霧化吸入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吸入用 ICS 給藥后,可能會發生口腔、咽喉的真菌感染,發生率隨給藥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時可能會發生全身性效應,特別是以高處方劑量長期用藥時。 臨床應用時,吸入用 ICS 維持劑量應個體化,使患者保持無癥狀的最低劑量。其霧化使用注意事項如下: (1)對于同時采用吸入支氣管擴張劑的患者,建議應在使用吸入用 ICS 前先用支氣管擴張劑,并在使用兩種吸入劑時間隔幾分鐘,以便增加進入支氣管樹的吸入用 ICS 藥量。 (2)吸入用 ICS 不是支氣管擴張劑,不用于快速緩解急性支氣管痙攣或哮喘急性發作。 (3)患者每次吸入 ICS 后應漱口, 降低念珠菌感染的發生率。有癥狀的念珠菌病可以采用局部抗真菌治療,同時繼續使用吸入用 ICS 治療。 (4)不得突然停用吸入用 ICS 的治療。 2. 支氣管舒張劑 吸入療法通常是支氣管舒張劑的首選給藥方式 [2]。常用的支氣管擴張劑包括β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藥。 通常只有短效 β 受體激動劑(SABA)、短效抗膽堿能藥(SAMA)用于霧化吸入。 (1)SABA 制劑的特點是起效快(5~10 min)、維持時間短(3~6 h),代表藥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 (2)SAMA 的常用吸入性制劑為異丙托溴銨。另,臨床上還有吸入性復方異丙托溴銨制劑(內含異丙托溴銨、硫酸沙丁胺醇)。
3. 祛痰藥 2017 版 GOLD 指南推薦:在未接受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的 COPD 患者中,規律使用羧甲半胱胺酸和 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可能減少急性加重,并適度改善健康狀態 [3]。 臨床常用的祛痰藥包括,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羧甲司坦等,但國內唯一批準的霧化吸入祛痰藥只有乙酰半胱氨酸。 在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時,應注意:
4. 抗菌藥 臨床上用于霧化吸入的抗菌藥物有氨基糖苷類的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β-內酰胺類的氨曲南、頭孢他定,黏菌素,抗真菌藥物兩性霉素等。 其特點是吸入后肺部濃度高,全身不良反應少。多應用于長期有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支氣管擴張癥和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院內獲得性肺炎,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等。 但實際上,國內目前尚無專供霧化吸入的抗菌藥物劑型,指南也表示不推薦以靜脈抗菌藥物制劑替代霧化制劑使用。 這種用法實為超說明書用法,而且靜脈給藥制劑中有其他輔料,這些輔料可能并不適合霧化。 目前關于抗菌藥物霧化使用的高質量研究并不多,抗菌藥物霧化吸入的治療效果還有待更多的研究。 [4,5] Trissel 的藥劑學數據庫和美國衛生系統藥師協會常用霧化吸入藥物混合配伍指南提供了多種常用霧化藥液配伍的數據 [6,7],見下表。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霧化藥液配伍圖表解析:
擔心再遇到呼吸用藥的霧化配伍問題?不妨收藏這一圖一表好好對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