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這一問題給父母帶來的壓力是最大的,既有孩子們的也有他們自己的。沒有什么比感覺渴望睡個好覺而忍著安撫孩子更讓人難受了。睡眠周期紊亂的嬰兒會擾亂整個家庭。幼兒或者學齡前的兒童如果不睡覺會使父母瘋狂。比父母的疲勞和挫折更岌岌可危的就是當孩子們不睡覺的時候。 孩童時期的睡眠缺陷可以損害神經發育。不健康的睡眠習慣很有可能會造成與學校有關的一些問題,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和學習障礙。長期疲勞的孩子會成為習慣性疲勞的成年人,睡眠不足的孩子也會注意力不集中,不易協調,越來越好斗而且多動,患肥胖的風險性更大。睡眠不好干擾學習,降低學習成績。而他們的痛苦我們是無法估量的,比如:缺少彈性,不太有能力來應對生活壓力,缺少好奇心,同情心不足,不愛嬉鬧。簡單的說法就是:睡眠是情緒、行為、表現和個性的強有力的調節器。 很多學者早就闡明了睡眠的重要性,甚至把睡眠與健康的飲食和營養相對比:“克扣食物不會餓著孩子;盡量不要讓孩子減少睡眠。”相對于偶爾睡眠和所謂的垃圾睡眠,夜間睡眠或者高質量睡眠更重要。我們對待睡眠應該像對待健康飲食一樣。偶爾的垃圾食品和垃圾睡眠還可以,但總是這樣可不行。父母應該同樣注意確保孩子得到滋養的睡眠。 因此自己學習睡覺是一個孩子必須具有的首先要發展的任務之一。把睡覺看作是要學習的事兒可能很奇怪——諸如閱讀、寫作、或者走路。的確,有些父母很幸運,寶寶一出生就睡的很好,但是很多新生兒本能地不知道怎樣安撫自己。在早期,新生兒需要我們通過包裹、擁抱和搖晃使他們安靜下來并開發其神經系統。 然而,如果給更大一點的寶寶機會來自我安撫,他們是有能力做到的。我們知道到他們幾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會樂意使用這種重要的生活技能---既可以舒緩自己睡覺,也可以在他們經歷正常的輕睡眠周期并整個晚上都興奮還可以重新睡著。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寶寶們怎么才能發現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有通過親身體驗,真正的實踐,并觀察它如何起作用---即通過主動的學習,才能使寶寶們發現這種自我安撫的能力。在這方面,睡眠如同走路。當你站起來的時候,你必須以自己為中心,訓練你的肌肉以保持平衡。同樣,幾個月大的寶寶必須要鍛煉自己睡覺。 有些父母反復的搖晃孩子或者給孩子喂奶直到他睡著,又或者每次孩子一哭就跑過去抱起他都會產生一種依賴性,而這種依賴既不健康,今后也很難擺脫。如果每次孩子跌倒,父母都把他扶起然后抱起來,那么他永遠也不會了解自己成功的快樂。如果每次孩子醒來,父母都跑進去哄他睡覺,那他就不可能學會自己睡著。 加拿大的一項針對2000個嬰兒的研究顯示,沒有學會“鞏固”睡眠(即大多數晚上可以連續睡眠6個小時)的5到17個月大的孩子在29個月大的時候也不可能學會。他們已經正式成為研究者所說的“可憐的睡眠者”,他們無法獲得“高質量的睡眠”。 是什么阻礙了嬰兒學會鞏固睡眠呢?主要的原因往往是孩子在睡前和夜間醒來時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養成習慣抱著孩子直到快速睡著或者在晚上把他抱到自己的床上對你的孩子沒有任何好處。相反,你正在剝奪孩子機會去自己學習基本的睡眠習慣。嬰兒、幼兒、甚至更大一點的孩子都可以獨立地學習良好的睡眠習慣。因此,關鍵是你怎樣給予孩子這種必要的獨立。 |
|
來自: 洋洋得意u91fhc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