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遇到了兩個比較起來頗有意思的事兒,與善良有關。 第一件事: 兩個星期前的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 在過馬路時,一中年男人走到我跟前,抱著一個看起來一歲左右大的小男孩,用一種類似懇求的眼神看著我說,姑娘,我是從外地剛到深圳來的游客,剛剛在車上掉了錢包,啥都在里面。這么晚了,孩子還沒吃上晚飯,你能借我一點錢嗎? 男子的妻子也站在旁邊,定定看著我。 那瞬間我有點懵逼,想起以前朋友跟我說起的各種行騙的經歷和新聞里各種鋪天蓋地不絕于耳的新聞。 說實話,我有點怕。如果是騙子,被騙走錢不打緊,怕的是團伙作案,將自己陷于危險之中可就得不償失;但如果對方是真實情況,我幫他一把,他也不至于大半夜的在陌生城市里一下子連給孩子吃飯的錢都沒有…… 在持續大概半分鐘的思想斗爭后,我還是掏出了身上為數不多的錢。 后來想想,大概是我看到被抱著的男童清澈無辜的小眼神,會覺得,那瞬間所有的理性所有的考慮都融化在了小家伙可愛的眼神里了。我是個孩子控。 男子拿到錢后,連聲道謝,很是有禮貌,還一再要求記下我號碼,擇日還我錢。 整個過程我都是蒙圈的,直到我到了朋友家。 朋友聽聞后,氣急敗壞狠狠訓了我一頓,說我傻氣,沒腦子,明顯是騙局啊,江湖套路深啊,已經司空見慣了啊,你要是被詐騙團伙盯上被拐走了怎么辦……諸如此類的話。 我從頭到尾再細想一番,確實如此。 對于那位陌生男人而言,在通訊極其發達的今天,即便錢包丟掉,并非窮途末路了。但凡去嘗試了,總有辦法,不至于出來這樣行騙。 而我,即便是想幫他一把,為何偏執信于口頭?為何不用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去幫他呢? 譬如,陪同其一家前去附近的派出所報警,如若是真實情況,那我便算幫了大忙;倘若他的謊言被揭穿,騙行昭然若揭,他勢必以后不敢再坦然為之,我也當是長了經驗。 果然,半個多月過去了,一直沒見男子給我發任何消息。 我有失望,畢竟我的善心沒能有所歸處。然而,被騙一次,吃一塹長一智,也是受益頗多了。 第二件事: 前幾天晚上,跟朋友相約在地鐵口碰面。 突然下雨,雨還挺大,沒傘的路人一路狂奔,行色匆匆,恰好我幸運的帶了傘。 走到靠近地鐵口的十字路口時, 一個年輕的媽媽抱著一個才幾個月大的女嬰氣喘吁吁跑到我跟前,請求我撐傘送她回家,就在不遠處,說是孩子太小,怕淋雨生病。 我陷入為時一分鐘的矛盾中。 上次被騙的事歷歷在目。以前類似的新聞——女孩送孕婦回家最后遇害,在腦海里突然浮現。 可看到那位年輕媽媽瘦弱的肩膀上背著看起來并不輕的大背包,手里還抱著個孩子,莫名覺得心疼,選擇相信她吧,幫她吧。心就突然軟了。 我不得不承認,我心容易軟,而且在這個紛紛擾擾喧喧鬧鬧得我始終看得不透徹的社會里,我始終愿意相信好人多,始終愿意相信無意間的善舉能改變些什么東西。 為了保險起見,我給朋友發了個語音,才送她走。 中途,朋友打電話來,我聽見他接近咆哮的責斥:你受過的騙還少么?你要是出事了怎么辦? 我掛了電話,裝作若無其事,然后聽見那位年輕女人在旁邊若有所思嗤嗤的笑。 打傘送了大概有十五分鐘才把她們送到小區樓下,目的地比我預想中的要遠一些。 我轉身走的時候,她跟我說了一句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有點暖心的話:“真的謝謝你姑娘,很幸運,現在還能遇到一個肯去相信別人幫助別人的人?!?/p> 當我返回地鐵口跟朋友碰了面時,他生氣地說,你要幫人,我不攔你。但你可以在一開始,就選擇幫她打個車,交待司機送她送到家樓底下就好。傻傻去幫人,在無法判斷對方是好是歹的情況下,最后很可能會傷害自己。 我不得不承認, 朋友是個很理智很有判斷力考慮事情也很全面周到的人。 在釋放自己的善意時,的確是可以選擇另一種安全的方式進行,雖然這一次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錯。 我想,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兒,我還是會毫不猶豫選擇幫助。只是,我會選擇更理智的方式,讓事情有個最圓滿的解決之道。 以上兩件事,是很常見的生活瑣事片段。當然,我不是特地放大我的善意。相信很多朋友都經歷過類似的情形,類似的心路歷程。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個社會給人的安全感指數變得越來越低。 前些年開始,老人故作摔倒訛人事件接連上演,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真誠在消失。 以至于路人們在良心的拷問和自我保護之間開始變得躊躇不決,然后助人的心慢慢冷卻,變得冷漠,麻木不仁了。如此,更讓善良變成了一個難以抉擇的社會問題。 當你傾盡善意報之以世界,卻收獲傷害時,你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不解和懷疑,你還會繼續選擇相信嗎? 我始終相信那句話:不善良比聰明更難,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你我迤邐于這人世間,每個人都需要被善意地摸摸頭,才能更溫暖美好地前行。 見過很多人,她們的心腸很軟,接人待事熱情滿溢,純真不帶一點心眼,真的很善良。你要說她們傻嗎?我并不覺得。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大染缸里,心還好似一張白紙一樣純潔剔透頭,她們生活的世界還不曾被世態流離所浸染,何其可貴啊。 然而,一味奉行善良,失卻了原則,會容易給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從一定程度上講,這種行為也是在助長社會上一部分騙子們僥幸的心理,從而讓行騙之事長盛不衰。 善心難得可貴,但在保持善心的時候,有更多更謹慎的思考,就能擁有更好的判斷,好好地保護自己,不要讓自己的義行最后變成了“愚善”。 我很慶幸,在自己慢慢深入社會魯莽跌跌撞撞地行事時,有人能一直陪伴左右,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天真的善意,讓我慢慢學會了從中思考和判斷,而不再是“愚善”。 善良,不應該僅僅是行善事,還應該是待人接物中的寬容與大度,理解與尊重,仁善與慈悲。 真正的善良應該是一種智慧,是一道不帶有棱角的光芒,不鋒芒畢露,不顯山露水,卻仍有動人的力量。 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依舊不忘初心,保持善良本性,不忘理智,種下的小小善行能成為一棵棵會開花的樹,花香彌漫這世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