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有愛有智慧的人 都置頂了“深夜里聽到樂聲” 首先,你得承認這是個千古難題。 不要把自己想象得多么英明睿智,也不要把你的妻子想得淑德過人。 對不起,就算你是飛檐走壁的高人,有些高招也注定你破解不了。 對,你是“雙面膠”,但雙面膠也有好壞之分,如果質量不行,黏性不夠,懸到高空再掉落下來,那就會碎成一地。 做一塊好而持久的“雙面膠”,需要高深的道行。 可大多數中國男人,都只是道行不夠的小嘍嘍。 好,你開始把目標瞄向你的妻子,你說,你就不能給我點面子嗎?你就不能忍一忍嗎?你就不能大度一點嗎? 換句話說,你是在以你的封建大男子主義思想要求你的妻子變得賢良淑德。 你這是推卸責任。 你這是掩耳盜鈴。 你這是精神自慰。 如今都什么年代了?你的妻子與你同行,職場廝殺,工資照拿,水電煤氣,養兒育女,供房養車,拋頭露面……哪樣她差?回家還得撐起一個家。你讓她戰斗時如男兒般披著鎧甲,回到家要她臣服你的腳下? 套用一句話:你的妻子淑德是情分,不那么淑德才是本分。 誠然,也有些賢良過人淑德有嘉的女性。 比方說,你的母親。我的母親。我們很多人的母親。 可是,你問她們幸福嗎? 你再問問她們的老公幸福嗎? 我不敢說百分百,起碼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不幸福。因為,她們在失去自我成全他人,她們的內心并不曾得到滿足,也未曾得到釋放。怨氣會日積月累,終究會結成一塊堅冰。 表面看,家庭和睦,四平八穩。可哪天一旦打開話匣子,全是滔天苦水。她們會說,我這一輩子沒穿過一件好衣,沒睡過一張好床,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甚至,有一些,到死都會含著怨,或恨。 她們的男人,最開始可能會有種“我還是個男人”的快感,久了,卻會被怨懟之氣熏死。 所以,你要真正的幸福,你得修煉。 修煉第一課,是對你的老婆好。 對你的老婆好,婆媳關系才會好。 照理說,中國男人本應成為處理婆媳關系的專家,因為這種關系是中國這片土壤上的獨特產物。 然而,不幸的是,談及此,中國男人都得“見光死”。他們從小學會了用體溫去融化河中冰塊,撈鯉魚給病床上的母親吃;學會了埋掉活兒,節省糧食供養母親;學會了赤身喂養蚊子,以不讓蚊子叮咬父親……但是沒學會怎么對自己的老婆好。 幾年前的一部電視劇叫《中國式結婚》,是中國男人乃至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里面的顧小西懷有身孕,跟著丈夫回老家,大庭廣眾之下,她的老公何建國“很男人”地一聲吆喝“快去刷碗”。顧小西去了,天寒地凍,用冰冷的水……然后她流產了…… 中國的文化里,有一股歪風邪氣,吹得中國的男人們,唯恐天下人不知他是個男人——可怎樣才能證明他是個男人呢?那就是“視妻子如衣服”,對父母二十四孝——哪怕是愚孝。 曾瘋傳過一篇文章。 作者寫她的父親娶了母親后,是如何愛護母親的。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農村,他可以為她洗衣服,倒馬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鄭重地對自己的母親乃至整個家族說:她對我來說很重要,請你們也和我一樣重視她,愛她! 文中的父親母親一直生活幸福。因為不管怎樣,父親一直站在母親的身邊。他敢于向傳統挑戰,敢于向陋習說不,敢于宣告自己的愛并維護自己的愛。而母親,也因此而感恩于父親,盡力為他著想,排憂解難。 這,才是真男人。 我在想,文章之所以瘋傳,是因為戳中了很多中國家庭的痛——很多人從未想過這么去做,或者就算是想到了也不愿意去做。 然而,對老婆好,卻正是打開婆媳關系這扇大門的密鑰。 為什么要對老婆好? 第一,因為她是你的妻子。 你們患難與共,齊頭并進。你們冬暖夏涼,感同身受。你們相識于青春年少,穿越人生坎坷,走向耋耄之年。你們乘著同一艘船,一起乘風破浪。……你說,你該不該對她好? 在你一無所有時,她選擇你,信任你,把身心系于你。在你困難時,她支持你,安慰你,鼓勵你。你的榮辱興衰,就是她的喜怒樂哀。……你說,你該不該對她好? 她被父母疼成公主,卻要融入你的生活,學做他人婦。從此,你的父母就是她的父母。而她的父母,只得藏進心底。多年過去,往日那個讓你寢食難安日思夜想的青澀少女不見了,你看到的是一個掃地做飯愛嘮叨的家庭婦女,一個焦慮操心奔波的孩子他媽……你說,你該不該對她好? 第二,在婆媳關系中,真正的弱者是妻子。 是的,都說媳婦這方,你還年輕,你就得改,不管對錯,你都得改。因為,人家活了好幾十年了,都是這么過來的,你還讓人家改不成? 于是,你做得好了是理所當然,做不好了千夫所指。 婆婆對媳婦的不滿可以盡情倒給兒子,因為,再怎么樣,她都有理。哪怕是因為她兒子媳婦離婚,兒子也終究不會不認她這個娘。因為他們血脈相連。她理直氣壯堅信這一點。 可做媳婦的呢?她還真只能忍。她忍,也是因為她愛你,愛孩子,愛這個家。你讓她傻到天天去自己的老公那里訴說他媽的不是嗎?說多了,你會煩她,會恨她,會覺得她不識大體不顧大局,然后你們吵,吵多了,傷的還是她。請你記住,你們的感情不是天生天養而是后天一點一滴積累的,那么,它可以存在,也可以散盡。 所以聰明的女人從不問那個愚蠢的問題: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里,你救哪一個。簡直就是廢話,你我都心知肚明,他一定會救媽。這沒錯,你不必嫉妒,因為誰都是媽媽生媽媽養的。 可是,請你別再總是犧牲妻子成全老人,委屈妻子痛快老人。其實,在這場關系里,她才是唯一的外人,也是真正的弱者。 第三,你對妻子的態度決定了你媽對媳婦的態度。 你想不想你媽對你妻子好?答案是當然,對不? 做男人的,都喜歡自己的媽把自己的老婆當成女兒疼,也希望自己的老婆把自己的媽當親媽一樣愛。但是,這只是幻想。 不過,你可以做到離幻想更近一點。 其實講真,很多兒媳婦在一開始都是把婆婆當成親媽一樣孝敬的,甚至比對親媽還好。可后來為什么越過越不好了呢?因為矛盾重重,日積月累無法消解。這做兒子的做老公的,責無旁貸。 按照中國男人的習慣,當著婆婆吼自己老婆的情況俯拾皆是——似乎這樣才能不在老娘那里落下一個“娶了媳婦忘了娘”的罪名。 然而,請你記住,你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妻子的態度決定了你媽對媳婦的態度。你媽對媳婦的態度又決定了你老婆對你的態度。聽起來像繞口令是不?然,萬事皆有因果。你恰恰是那個重要的“因”。 第四,心理學說,夫妻關系才是家庭關系的核心。 親子關系,婆媳關系……中國家庭的關系似一張網,很多人因此理不清理不順,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心理學上告訴我們,無論哪種關系,夫妻關系才是核心。是支撐起整個海面風平浪靜的定海神針。 育兒專家都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愛。 那么,你為什么不與你的妻子好好相愛? 那么,你仔細回想一下,你們有多久沒有兩個人單獨相處過了? 你們睡在一張床上,床上隔著孩子。 你們一起散步,旁邊帶著老人。 …… 礙于老人,你不再親她,不再抱她。怕老人不高興,你不再給她送禮物。恐老人心里不平衡,買什么東西都得雙份。甚至是,你們兩個待在房里久了,你都擔心老人受冷落——別辯解,中國男人,大多數就是有這么渣。 別忘了,你們的媽,還有你們的爸。 你該好好疼疼你孩子的媽。 你的疼,你的愛,才能給她輸送力量,源源不斷的力量。這力量,讓她的委屈消散,讓她的心寬廣大度,讓她的愛有著落,讓她在現實的骨感里所向披靡,無所畏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