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倜之所以不被眾人所知,在我看來,與其鮮有作品傳世有很大的關系。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也僅有他在陸柬之《文賦》中所作的兩段題跋。 李倜《跋陸柬之文賦》(整體和局部) 然而,僅僅這兩段題跋,就足以體現出李倜深厚的書法造詣了。當代著名書法理論家陳振濂甚至認為,其書法造詣在趙孟頫之上。 這其實也不無道理。眾所周知,趙孟頫書法主要取法“二王”,并在此基礎上得以創新,自成一體,而李倜也是如此。 只不過不同的是,趙孟頫更多的是汲取了“二王”中的形態美,而李倜除了得其形態以外,也深汲其精神氣韻。 趙孟頫手札 元代是“尚態”的時代,趙孟頫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李倜當然也受到了“尚態”時風的影響,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沒有像趙孟頫那樣,一味的去追求“形態美”,而是在繼承了晉人“形質”的同時,又深得晉人之“神韻”,直窺“二王”堂奧。 趙孟頫固然是力倡回歸之風的領袖人物,但若論對“二王”的深刻理解,得“二王”真諦者則非李倜莫屬。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大成者,卻歷來受到人們的忽視與冷落,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