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2017屆畢業班的微信群。大家正在聊一個殘酷的話題! 畢業了,現在你一個月到底掙多少錢? 近日調研成果顯示,2017年全國應屆畢業生起薪平均水平分別為: 本科 4854元/月 碩士 6791元/月 博士 9982元/月 看到這組數據,網友們表示只能呵呵了,嚴重懷疑這調查樣本是被“北上廣”承包了吧! 現實是: 網友d:“碩士,一個月3000,我和馬云平均財富1000多億!” 網友r:“對不起,我拖了大家的后腿,銀行月薪1600......” 網友e:“這些扣了五險一金么,數字游戲我傷不起!” 網友a:“會計2300一月,我把國家的褲衩都拽掉了......” 網友m:“郭敬明姚明平均身高180,我要的是眾數!” 現實告訴我:我可能讀了個假本科!!!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班級群里我們雖然七嘴八舌地憤懣,但是很少真的會有人愿意談及自己的薪資,彼此心照不宣,不說破是因為真的才只有不到3000的月薪!比不上街邊攤餅的大媽,比不上只有初中文憑的農民工,比不上只靠刷臉就月入過萬的網紅...... 現在拿著3000月薪的我只想說:“讀書沒用!” 到底是讀書沒用,還是你沒用? 這數據雖然和現實肯定有出入,但從一個時間階段看,學歷上升一個臺階,年薪就上調一個檔次。可為什么我的學歷才換來3000不到的月薪?我哪里沒用了? 沒有人會甘心承認自己的無用,人都很難看清自己的局限,容易放大別人的優越。讀書是一條長期的儲備之路,如果你只是走在路上,卻從來不去尋覓,那該怪誰? 翻一翻自己的大學日記: 大一: 懵懂青澀,你不太會打扮,不太會撩妹,是融合“土 愣 萌”的小鮮肉,那時的你覺得在不同的教室上課有點新鮮,會認真聽幾節課,還會談論哪個老師講課比較有特色。你參加了幾個社團,但是真心的付出不知有幾分。 大二: 你學會了“逃課”的招數,愛上了泡吧打游戲,愛上了打扮穿衣,自由地談起了戀愛,初嘗了放縱的滋味,欲罷不能,但你也不會很過分,因為你沒有那么多錢,還有經濟上的約束和學校的考核,退學輟學這條線你是不敢越過的,畢竟良心上還是知道爸媽不容易的。 大三: 看著學姐學長拍畢業照,內心會有一點迷茫和焦慮。直接就業?考研?考公?看似有選擇卻不知道自己有心的是哪個?依舊把生活過得沒心沒肺、無憂無慮,所謂目標永遠是模糊的,如何定位自己?沒想過..... 大四: 進入實習階段,不敢有那么多要求,將就從就業開始。或許不管專業符不符合你就去了,不管工作提不提得起半分興趣你就去了,房產銷售、培訓老師、外企業務員、好像沒有什么不可以干的,但又沒什么能下定決定干的。 這四年你沒有很不開心,但也沒有什么成就感。匆匆那年,除了分手的前言好像沒什么可以炫耀的,大學不就是應該這樣混過的么?借著讀書的名義,揮霍青春的時光。 最后把“移花接木”這招改編了一下:移“讀書無用”接“自己無用”! 承認吧!是你不夠有用! ——可當你想要更多薪資的時候難道不是藏不住的一顆功利之心么? 21世紀了,請不要用武陵人的情懷生存了好么?現在沒有桃花源給你避世!是時候收起你的玻璃心了,不逼自己的人生注定平庸。 如果把社會價值進行5種劃分:可有可無、一般、重要、非常重要、非你不可。 你創造的是哪一種? 攤煎餅忍著油煙,你吃不了那苦;農民工在底層掙扎,升職比你難上百倍;網紅吃著青春飯,未來還不知怎樣。這些職業門檻低、來錢快卻換不回你要的生活品質。 起點的我們大多數都在創造“可有可無”的社會價值,所以一開始也只配這3000的月薪,因為你并沒有累積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閱歷。 就不能讓自己先委屈那么一陣么? 我見過那些后來讓讀書變得有用的人——
94年的她,瘋狂學習,從普本考上985碩士,在她眼里“名校”并不是就業的“免死金牌”。“大家起點都一樣,可能眼光不同,大學你能鉆進很多圈子,每個圈子都是一本書,有好有壞。”邁入大學就瘋狂實習的她利用這最熱血的時光把自己送進了巨頭騰訊,月入過萬。 93年的他, IT專業,利用空余時間敲代碼,枯燥下卻暗藏創意的源泉,他在學校創立校園APP,不停地優化創意,服務學生,和朋友一起攬到一些商家的廣告,還沒畢業已經實現月入數萬。 名人的成功難以復制,不如自己出走半生!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所謂讀書學習,讀的不僅僅是書本,還有你耳濡目染下練就的眼界。哪怕是開一家服裝小店,貨源、款式、受眾、宣傳、服務、很多細節都能用學習的思維去改善。 全世界的大學生都在消費大學四年,有人贏來了學識、機遇、創意、而你贏來了什么?是刷不完的朋友圈消息?還是不斷地留意著別人的生活?不要去比那些“靠關系”的資源了,那只會助長你對命運的“怨”,不如真正踏踏實實地在學習中豐富自己。從沒見過等待運氣的人獲得成功,那些成功的人總是更指望自己。 敢不敢讓自己比運氣跑得更快一些? |
|
來自: 老斜杠 > 《自律自省YU文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