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住,意味著一切 01 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除了上班那八個小時和加班的幾個小時外,真正改變一個人的未來是在下班后。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資源也是對每個人最公平的資源,都包括三部分組成,消費的時間、浪費的時間和投資的時間。 消費的時間是必要的過渡時間,它包括我們日常的吃喝拉撒蒸發掉的時間。 浪費的時間是有事不去做,沒事瞎迷茫,耗費在無用社交、娛樂等吹拉彈唱上的時間。 投資的時間是用來拓寬視野、縱深見識、提高格局,用知識、閱歷、經驗抵御將來潛在風險的時間。 通過觀察身邊一些朋友發現一個缺少時間管理和生活自律的人,都習慣性下班一回家蹬掉鞋子,追劇、上網、躺沙發、玩手機、點外賣、嚼冰棍兒,很晚了才洗衣服,收拾屋子,換張床單,時間一到倒床就呼呼大睡。 身心特疲憊,上班為了下班,下班等著上班,昨天、今天、明天照舊單調枯燥無聊。 那些下班鉆研畫畫兒、健身、演講、著作、專業知識、個人品牌的人,一個個精神抖擻,容顏煥發,工作上出類拔萃,業余獲得多項斜杠,籍籍無名到名聲大噪,決勝于千里之外皆因下班后有效的時間管理。 后者的邏輯認知是:下班后堅持一件或幾件小事,把時間投入在哪兒,自己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02 幾年前剛畢業的松子小姐,那時候在上?;斓檬掷仟N,早上出去光鮮亮麗,晚上回來就蓬頭垢面,不是衣服被擠破了就是高跟被擠掉了,妝容也被擠花了,最不能忍的是一個月只拿6000多的工資,每天還活得那么累。 2014年,Kyle不是在網上寫了一篇《當你下班時,你需要忙些什么?》關于時間記錄的文章嗎? 松子小姐反反復復,來來去去攏共讀了十幾遍,一指厚的日記本筆記就做了三分之二,結合Kyle的時間管理,還給自己定制了一套時間管理計劃,綜合自身愛好提升方向,分別記錄各項目時間占用小時數,以及累計的百分比,一年下來她發現在攝影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包括學ps,學攝影技巧,學溝通,外出踩點,把上海這一堂布景的早中晚、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全囊括在一架單反里。 后來很多照片入選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插圖,隨后很多雜志社供圖都在找松子小姐,每個月能靠攝影月入五位數,有時還能六位數。 2016年年底當被問及人生這條路怎么突然走得這么順的時候,松子小姐用特立獨行的貓在《7年來,下班后我一直在堅持寫作》里說過的一段話: 這世上無論哪條路,都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也沒有一帆風順的坦蕩。你所看到的光鮮,都是無數猙獰的現實,與糾結的夜晚組成的。你要知道這個世界的險惡,但你記得自己的初心和自己最本真的樣子。你要明白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不用去留意很多流言蜚語與光怪陸離。 挺住,意味著一切,挺不住,意味著一切都沒有。 03 當時松子小姐分享特立獨行的貓的這篇文章時自己也讀了,講述了作者從23歲到30歲間唯一堅持下來的一件小事就是寫7年,不管每天下班多晚都會堅持1500的字。 很有意思的是這篇文章是收錄在作者“下班后系列”的筆記本里。 里面講述了作者,23歲一邊工作一邊記錄生活。24到25歲寫了臺灣的游記。26歲出版了港臺版的《從北京到臺灣,這么近那么遠》。27歲出版了職場方向的《挺住,意味著一切》。28歲出版了《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坐月子的時候還出版了《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 每個作者都是思想上的天才,天才總是孤獨的,繼而作者與作者間特別容易惺惺相惜,那種不被同事、家人、朋友理解的心情,大概文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能直接變現的東西了吧?得出的結論就是所謂的堅持就是瞎耽誤工夫。 不過話說回來,當一個人上班很委屈,下班還一無所有的時候,有兩條路走,一是下班想上班把工作做好,二是找點喜歡的東西把愛好做遠大。非要說世上真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大概就是去年的茶寫的《乞丐的成功之道》。 唯獨不要學電影《甜蜜蜜》那樣簡單,回家泡個熱水澡,睡個好覺,明天早晨起來滿街都是男人,個個都比豹哥好。 不過我始終堅信一句話:時間就像漁網,你把它投在哪里,哪里就會有點什么收獲,萬一一不留神就遍地開了花。 04 著名作家、編劇、收藏家、企業家,高級經濟師海巖,第一份職業也只是北京第一監獄伙夫,很多不朽的作品都是在下班后完成的,而被家喻戶曉。 比特基金的發起人李笑來,也做過銷售、教書、寫書、開公司、合伙人、投資人,一個人的時候學點互聯網、金融、英語、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后來才在各個領域聞名。 簡書的彭小六從三線城市一躍成為一線知識型IP,照樣是利用下班時間,鼓搗那些職場PPT、思維導圖、時間管理、知識輸出、線下演講、專欄寫作等,而漸被主流知識大咖所認可。 羅胖有兩句話我比較認可。 第一句話:個人影響力的傳播,一個是寫作,另外一個做演講,同樣是出一份力,就可以無限制復制自己的影響力。 第二句話:未來在時間這個戰場上,有兩門生意會特別值錢,幫別人省時間和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務上。 這一切的前提是先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投資自己,緊接著擁有管理別人時間的能力,成為時間的甲方,在別人眼里看著才像那么回事。 龍應臺在《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中寫到: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使音樂家無法譜曲,使畫家無法作畫,使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閑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與胡適說的閑暇定終身是一個道理,一個人如何利用下班的閑暇時光,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的前程。 利用好下班的時間,將來的自己會感謝現在的自己,即便結果最壞也有一技傍身。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