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時期,有一個地方的縣尉張懷慶,附庸風雅,喜歡詩文創作,但他文筆不是很好,為了出名,就經常把別人的作品改頭換面地抄襲過來,冒充自己的作品。 當時,有個詩人名叫李義府,他寫了這樣一首五言詩:“鏤月為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憐回雪影,好取洛川歸。”張懷慶看見以后,就馬上把它拿來,在每句前面加上兩個字,改成了一首根本不通的七言詩:“生情鏤月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鑒自憐回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人們讀了張懷慶的這首詩,無不嘩然大笑。 那時,朝中有兩個官居高位的大詩人,一個是張昌齡,一個是郭正一。他們兩人的作品常常遭到張懷慶的剽竊篡改。因為張懷慶有不懂裝懂、剽竊抄襲、隨便改動別人作品來冒充自己創作的惡劣習慣,并且常常剽竊張昌齡和郭正一的作品,所以當時的人們就給他編了兩句順口溜:“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 成語“生吞活剝”就是由“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簡化演變來的。人們常用它來比喻生硬地抄襲或模仿別人的言論和文章,也指原樣照搬別人的工作經驗。 最有趣的典故,最離奇的秘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