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讀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觸。文章說,如今我國的孩子,正遭遇一個“尿不濕時代”。什么是尿不濕時代的孩子?也就是說,現在的尿不濕大多柔軟貼膚,孩子用起來不會不舒服。換做幾十年前,用尿片的孩子就沒這么舒服。 而時常處于舒服狀態中的孩子,反而感覺不到“舒適”了。因為,他們對很多東西提不起興趣,無聊、沒勁成為他們的人生坐標。 前兩天,從幼兒園接孩子時,有個爸爸特意來接孩子。為了給孩子驚喜,手上還特意拎了一個出差帶回的樂高套裝。沒想到,孩子見了玩具,既沒有開心地摟住他爸爸的脖子,也沒用興奮地跳起來,只是淡淡地“哦”了一聲。他爸爸還在努力:你看兒子,這個能拼成一個很酷的跑車。 小孩不解地說:爸爸,我們家就有很酷的車,干嘛要玩假的。他的話讓在場家長面面相覷。 也許有的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好幸福。今非昔比,時代不同,如今物質豐富、信息發達,要什么有什么,生活簡直如蜜罐一樣!可是仔細觀察,現在的孩子并不怎么快樂。因為,他們缺乏了“渴望”,過量的好物質讓他們能輕易滿足,沒有什么能讓他們感到興奮。 心理學家認為,渴望是人類快樂的源泉。當強烈的需求被滿足時,喜悅產生的幸福感推動人不斷進步。對一個即將被淹死的人來說,一根救命稻草勝過一顆1克拉鉆石。如今,孩子沒有“渴”,只有“望”,這是一個糟糕的開端。 “尿不濕時代的孩子”最大的危機是什么?缺乏目標——很容易理解,家里什么都有,還有什么必要去拼搏奮斗嗎?
也就是說,渴望最終會內化為一個孩子內心的成長軌跡。它就像一個指向標,不斷地鼓勵孩子們走向理想的港灣。今天,我們望子成龍的同時,必須要讓孩子不斷有目標,并且時時有渴望。 認識一位學長,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現在為這一領域的杰出人才。他告訴我,小時候,他想要一輛自行車,讓媽媽買。媽媽就問:你為什么要買自行車,請給我一個合適的理由。 他說:“因為別的小朋友都有。”媽媽答:“那我們也借來騎。”輕易地否決了。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忍不住提。媽媽還是問他,給我一個理由。他說:“騎自行車可以鍛煉身體。”媽媽說,每天跑步也可以鍛煉啊。依舊否決。 想要一輛自行車成為他深深的渴望,直到他再提出來時,給媽媽的理由是:“我想騎著自行車,和風賽跑。”媽媽很驚喜,給他買了一輛特別漂亮的自行車。因為時機已經成熟,渴望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他一定會珍惜這來自不易的滿足,同時感到深深的幸福。多么智慧的人生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