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心是一種終極追求 有了確定的信仰,也就有了確定的價值和確定的人生目標。確定一種信仰,實際是為自己樹立了奮斗的價值目標。信仰有科學信仰、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信仰、哲學信仰之別。可以說人類是靠信仰生活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它規定著人的生存境界。信仰,它從生命的意義上表征著人類從有限對無限的追求。 對于終極的關切,對于人生根基的尋求,對于無限和永恒的依托,無疑構成了信仰的最本質的,最內在的和最高級態的特征,有人稱這是本體論意義上的信仰,是的,不管是科學還是宗教就是依托這種本體論上的精神支點,去關切去信仰無限的存在,從而構成了對宇宙的形形色色的終極信仰。是我們的世界充滿著終極實在,是我們的生活充滿意義。 信仰意識到生命得自存在源頭的無條件惠予,因此會有一種真誠的感恩心態,尊重生命,待人謙和、理 解和同情人存在的痛苦,有分寸、能包容、好學不已,不會陷入不知以為知、不能以為能的愚昧與狂妄,也不會形成那種在低中層信仰者中很 常見的對非信仰者的居高臨下的心理傲慢。 對科學或宗教的意義與實在的懷疑與反思最終消滅了科學和宗教的話,那我們的生活和人生便頓然失去了一切。換句話說我們的懷疑也是追求一種確定性,懷疑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確定性信念的追求。對自然和人生的追求中,賦予自然和生活以確定的意義,神學、哲學、科學都源于人類探索"存在的意義",源于人類的"終極關懷",而這種終極信念的確定性追求便開創了人類的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