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一:985高校一定比非985的211高校強 這是個最常見的認識誤區,985高校總體上比211高校強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總體不代表全部。非985高校中的“兩外一法”(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兩財一貿”(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是BUG般的存在,甚至兩電一郵和國防七子中的非985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甚至高于很多985高校。有句話說的對985都是全能領先,但211大部分是單打冠軍! 謊言二:清華、北大是全國人的清華、北大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國內最頂尖高校,得到的國家支持也最大,里應是全國人民的清華北大。但高考招生計劃面向全國各省市的分配嚴重不均衡,以2017年為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北京的總招生計劃是352人,在河南的總招生計劃是397人,其實北京的考生數量是6萬人,河南的考生數量是86萬人!類似的省份還有很多。 謊言三:中國有很多百年名校 現在大家看很多大學的簡介和歷史,都是大差不差!都說自己可以追溯到清末某某學堂,其實很多大型為了延長校史,亂認前身。舉個例子,東南大學這所名校,1982年舉辦了自己的30周年校慶(當時叫南京工學院),僅僅五年后,南京工學院就舉辦了自己的83周年校慶,再過一年,南京工學院舉行建校86周年慶祝活動,并宣布更名為東南大學。還有比如武漢大學,1992年武漢大學追溯校史正源還是成立于1913年的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然而到了1993年武漢大學就就行了百年校慶,成功將校史追溯到成立于1893年的自強學堂!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謊言四:南京大學就是原來的中央大學 現在的輿論似乎成了南京大學就是民國的“國立中央大學“傳承人,其實原來的“國立中央大學“經過院系調整,已經分解為了十幾個大學,且現在都是名校,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東南大學,東南大學當時繼承了工學院的大部分,而且繼承了原來的校址。因此說南京大學就是原來的“國立中央大學“是非常不準確的。 謊言五:浙江大學只是理工科強校 大家的印象當中,浙江大學的理工科是很強的,其他的學科貌似沒有什么印象。現在的浙江大學其實是由浙江大學、杭州的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合并的,原來的浙江農業大學在農學類專業異常強大。據2012年第三輪學科評估,浙江大學在農學類有5個學科排名國內前五,其實浙江大學實力最強的學科是農學。浙大和清華類似,之前沒有理科,理科全部來自杭州大學,文科也全部來自杭州大學,所以浙大應該是工農強校。 謊言六:復旦、交大、同濟的校名都來自于古文 同濟大學的同濟二字與同舟共濟沒有任何淵源,只是當時的同濟乃德國人所建,冠之以DEUTSCH UNIVERSITY(德國大學),音譯成同濟。 復旦是震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被排擠出震旦以后而新建的學校,意思是恢復震旦。而并不是主要取自《卿云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交通大學的交通來自于交大創始人時任交通部長盛宣懷,是交通部辦的大學,而非所謂的古文“天地交,而萬物通”。 謊言七:北京大學是文科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是理科最高學府 這要從學科的分類來看,最主要的大類包括了文科、理科和工科(農學、管理學、醫學和藝術學算小類),北京大學其實不光文科強,理科其實也強,北京大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質,基礎醫學都是國內最頂尖。清華大學的理科開設較晚,相對薄弱,清華大學大部分的強勢學科都是工程學科,清華是工科類的最高學府。 謊言八:上海交通大學是“交通大學”的謫傳 業內人士大多認為,西安交通大學才是“交通大學”的謫傳。1956年,交通大學內遷至西安,大部分設備已經先期運到西安,教師和學生也有60%到了西安。機電系、能源系等較早過去的留在西安;造船系、起重機械系等沒過去的則留在上海;于是一個交大,上海、西安兩個分校就形成了。由于兩地較遠,不便統一管理,1959年交大終于分裂成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上海交大有19個專業,西安交大有24個專業,兩校獨立建校以后,國家還要求西安交通大學應該支援上海交通大學的建設和發展。上海交通大學能有現在的地位,更多的是靠這幾十年來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區位優勢,而不是靠交通大學的光環。 關注“高校與科研”頭條號,見證中國高校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