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在周文王滅商朝后,由其第二子周武王建立,直到公元前771年時,周幽王姬宮湦被申侯和犬戎所殺,共有12帝王,經歷275年。 西周時期時態地圖 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前1106年—前1056年),夏朝末年,其父死后,繼承西伯侯之位,因此也稱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開明的君主。拜姜子牙為軍師后,接連打敗收附黎,邗,虞、芮等國,于豐京(今西安)建都城,為周武王姬發滅商朝奠定基礎。 周文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建官職體系:分為三公、四方、六卿。三公分為太師、太傅、太保負責輔佐帝王,四方指的是部落、諸侯國,六卿負責王朝行政人事,分別是太宰、太宗、太史、太祝、人工、人卜。 2.創建周禮:《周禮》、《儀禮》、《禮記》合成三禮,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 3.長子遇害:如封神演義所示,長子伯邑考為救出其父而遇害,周文王也因此而脫獄。 4.結識姜尚:逃脫牢獄后的89歲的周文王在渭水河邊結識了72歲的姜子牙,立以為師。 周文王和姜子牙 附加姜子牙的歷史評價:姜子牙在中國歷史上是被神化到極致的人,作為人,他是一個全能的人,無論是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做到了極致,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家鬼谷子,孫武,諸葛亮都學習了姜子牙的《六韜》。作為被神化的神,姜子牙也是眾神之神,是武神和智神的化身。周朝初定,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國主,有趣的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就是齊桓公。 西周第一任帝王周武王姬發(前1056年―前1046年,創建10年;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周文王第二子,因其兄伯邑考遇害而繼承王位,通過10年努力,攻滅商朝,建立西周,周武王在政治和軍事上,有卓越的才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武王 周武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孟津觀兵:周武王向朝歌進軍,大軍到達孟津時,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但周武王和姜子牙都認為時機不成熟,隨之退兵,史書上也稱之“孟津之會”。 2.牧野之戰:周武王趁商紂進攻東南夷之際,發動諸侯進攻朝歌,商紂主力軍隊來不及回來,只能將大批奴隸和東南夷的俘擄武裝起來,戰場定于牧野。 3.封土建國: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將土地及爵位分封給諸侯,諸侯再封貴族,諸侯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有自主權,可以建立軍隊,行政財務自由,前后共有71個諸侯國。 西周第二任帝王周成王姬誦(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周武王之子,自幼由周公旦輔助,平定三監之亂,周成王親征后,營建新都洛邑,編寫禮儀,加強周朝統治,去世時35歲,是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 周成王 周成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周公攝政: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天下初定之際,周公旦擔心不穩,親自攝政,《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2.三監之亂:三監即蔡叔度、管叔鮮、霍叔處等不服周公旦執政,于是聯合武庚叛亂。 3.安定周室:因為三監之亂,周公旦需要東征,時逢姜子牙一直在鎬京,于是姜子牙與周公旦聯手平定三監之亂。 西周第三任帝王周康王姬釗時期(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周成王之子,周康王即位后,繼續推行其父的治國策略,以召公、畢公為輔佐大臣,進一步加強周朝中央政權的統治,平定東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史書稱周成王和周康王時期為周朝盛世-“成康之治”。 周康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繼承王位:周成王在臨終前,招來大臣,命召公、畢公為輔佐大臣,且立下遺書,約束周康王,且制定治國方針,要求眾大臣認真執行。 2.姜子牙之死:周成王臨終時,又托孤給姜子牙父子,周康王即位六年,姜子牙在都城鎬京去世,時139歲。 3.鬼方之戰:周康王即位25年時,為了消除鬼方這個游牧民族,命盂率領大軍進攻鬼方,兩次大規模戰爭后,打敗鬼方。 西周第四任帝王周昭王姬瑕(前995年—前977年,在位19年),周康王之子,為了進一步加強周朝中央控制,持續成康盛世,東征東夷,南征荊楚,盡管后來失敗,實則是國勢如此,楚國當時的強大,足以和周朝抗衡。 周昭王 周昭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時期,周朝發生許多的自然災害,洪山,地震等,當時古人迷信無知,恰巧魯國當時發生政變,魯候之弟殺兄長而謀得政權,自稱魏公,而周昭王竟聽之任之。 2.征戰東夷:周昭王為了孤立荊楚,收服東南,于在位16年時,起兵征戰東夷,最后有26個東夷南夷邦國前來臣服朝見。 3.南征荊楚:隨著南楚勢力越來越強大,且不聽調度,周昭王前后于16年時,19年時分別對南楚用兵,第一次小勝,第二次慘勝,盡管周朝自身損失較大,但起到鎮壓楚國的目的。第二次還都城時,遇到水害,周昭王溺水而亡。 西周第五任帝王周穆王姬滿(前976年—前922年,在位55年),周昭王之子,在周朝帝王中,是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穆天子”一詞指的就是周穆王,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帝王,史傳著作《穆天子傳》。 周穆王 周穆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中年即位:周昭王去世時,周穆王已50歲才即位,在位55年,享年105歲。 2.著作《呂刑》:周穆王為了解決日常出現的社會矛盾,重申了朝臣的行政規范,又命人制訂了《呂刑》,告四方,以正天下。 3.穆王西征:因游牧民族戎狄曾經沒有向周朝進貢,周朝對西北方的游牧民族控制力越來越低,周穆王于是率軍征戰犬戎部落,擒獲5王。 西周第六任帝王周共王姬繄扈(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周穆王之子,周共王執政理念以加強經濟建設為主,不同于父祖兩輩,他裁減軍隊數量,改善百姓的生產能力,增加了周朝的財政收入,外交的政策主要以和平談判為主,土地上做了大量的改革,第一次將土地私有化。 姜子牙 西周第七任帝王周懿王姬囏(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周共王之子,周懿王生性懦弱,不思進取,都城鎬京不斷受到戎狄侵略,周懿王采取了消極躲避的態度,以遷移國都為挽救國運的手段,致使周朝的尊嚴受到很大打擊,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周朝繼續走向衰落。 西周第八任帝王周孝王姬辟方(前891年—前886年,在位6年),周懿王叔父,周懿王死后,理應由太子姬燮繼位,但被周孝王奪取政權。周孝王即位形式是周朝的特例,他死后,周朝又恢復了嫡長子繼承制,這種制度影響了中國后世王朝的繼承制度。盡管周孝王違反了祖例,但在他執政期間,勵精圖治,打擊了西戎,使得周朝國勢在這個時期比較穩定,所以死后被追謚為“孝”。 西周第九任帝王周夷王姬燮(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周懿王之子,周孝王死后,周朝恢復舊有的繼承制度,但周朝國勢越加衰落。 周夷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 1.平見諸侯:因為繼承王位事件而感謝眾諸侯,在朝堂上一改祖制,不再高高在上,步下朝堂與諸侯相見,天子威嚴大為降低。 2.煮殺齊君:周夷王聽信紀國國君紀煬侯的讒言,陷害齊國國君齊哀公,齊哀公被烹殺。(有趣的是,齊國本是周武王封姜子牙的屬地,后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就是齊桓公) 周公旦 西周第十任帝王周厲王姬胡(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周夷王之子,周厲王面對日益困難的周朝,大力闊斧的進行了改革,但結果是一失一得。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周厲王不顧祖制規定的山水與民同享,直接控制“山水”,致使百姓反叛,另一方面,他改善軍隊制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戰功卓越,但貴族的反對階級太強大,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改革者,最終以失敗告終,被民眾趕出了國境,但他的改革思路,給后世無數的改革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西周第十一任帝王周宣王姬靜(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周厲王之子,周宣王在位的時期可以分成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周宣王政治上選用賢臣,軍事上征討獫狁、西戎、淮夷、徐國、楚國,使西周的國勢得到短暫恢復,史稱“宣王中興”。后一部分是到晚年后,因為各諸侯國的國勢越加強大,周宣王的幾次征戰都以失敗告終,加之晚年昏庸,不聽忠言,亂殺大臣,為周幽王即位買下了巨大隱患。 西周第十二任帝王周幽王姬宮湦(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周宣王之子,周幽王時期,社會階級矛盾越發加劇,政局不穩,各地的自然災害頻發,但周幽王依舊加大剝削,引得民眾不滿怨恨。聽信妃褒姒的讒言,更換王后和太子,甚至為了博得美人一笑,點燃烽火臺,戲弄諸侯,后來犬戎攻破鎬京時,諸侯不再相信烽火臺了,周幽王被殺后,西周滅亡。 烽火戲諸侯
1.太太稱呼的來源: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稱“三太”,是母儀天下的典范,這也是后世“太太”一詞的來源。 2.周公旦衍生出的典故:周公吐哺,周公之禮,周公解夢,周禮制度。 3.共和元年:共和元年的準確時間是以周厲王被趕出國境為紀年,即公元前841年,此時間后的歷史都可考證。 4.烽火戲諸侯:是指周幽王為博取美人一笑,而點燃烽火臺,諸侯以為來犯,領兵來到城下,隨后才知道周幽王干的荒唐事。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趣味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