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既是古代商品交換的產物,又是特殊的文化載體。一枚小小的古錢幣匯聚著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承載著中國悠久的歷史脈絡。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藝術收藏品市場解凍,作為其中一個分支的古錢幣收藏,在沉寂了幾十年后也開始復蘇。現如今,物價飛速增長,古錢幣的身價也水漲船高。筆者結合自身收藏經驗,與藏家分享古錢幣收藏之道,帶你走進古錢幣的世界。 歷史很悠久升值空間大 中國錢幣歷史悠久,起源于夏商之際的海貝應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代晚期的青銅鑄幣可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鑄幣。要確定一枚古幣的收藏價值,應主要從鑄造數量、存世量和技術工藝、文獻記載以及幣材的質地、品相等條件來綜合評價,而鑄造年代久遠并不是決定其收藏價值的唯一條件。另外,歷史上一些朝代曾經鑄造過具有欣賞、紀念性的特殊錢幣很有史料收藏價值。筆者手上有一枚南宋時期的“純熙元寶”古錢幣:“這枚錢幣只發行了6天,存世量非常稀有,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可惜,它的質地是鑄鐵,如果換成青銅,價值會更高。 ” 掌握方法避免上當 在收藏過程中,除了學習歷史,還必須了解一些古錢幣收藏的知識,才能在實際收藏中做到不上當。首先要從貨幣文字的源流演變上加以考察。古錢幣文字往往帶有獨特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漢唐以來,官方鑄幣,面文多為書法家或皇帝書寫,具有獨特的文字風格。如唐代的開元通寶即由歐陽詢書寫。因此掌握文字的氣息、神韻是鑒別古錢幣的關鍵之一。其次,從錢幣的顏色、成分諸方面加以考察。真錢的銹與銅質結合在一起,所謂“銹色入骨”,不易脫落。偽錢的銹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脫落。此外,真錢幣因年代久遠,內部成分發生變化,所以一般重量會大為減輕,用手掂一掂,即可從輕重方面加以辨別。 收藏重心態別總想撿漏 即便如此,在收藏古幣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走眼”“交學費”的時候。筆者在這里提醒廣大藏家,收藏心態最重要,不要抱著撿漏的心態,這樣反而更容易上當受騙,“你想撿別人的漏,其實別人也想撿你的漏”。另外,走上收藏的道路,就一定要勤奮、努力,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但不要盲目執著。要多看、多學,多向專業人士請教,多去博物館看展品。 即使不小心買到假貨,也要保持好心態,從中吸取教訓。上當買贗品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謂“吃一塹,長一智”,這種教訓可以增長知識,避免今后再吃虧。“收藏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值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藏品本身所凝聚的歷史和文化的傳承,然后從中體會到收藏的樂趣。 ” 古玩鑒定交易出手:13167035079 目前是國內最權威鑒寶交易平臺,匯聚千萬高端收藏家。關注并邀請好友加入將有機會成為內部會員。會員實行邀請制,可參加內部藏品展示交流活動。 長按二維碼快速關注我們 商務合作電話: 13167035079 藏友投稿郵箱: 853788681@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