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階段,成語積累尤其重要,但與此同時,對很多孩子來說,成語也是較難學好的一類詞語。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成語多為古人留下來的知識,在現在看來,無論是理解還是記憶上,都較為困難。有家長表示,成語,這類東西又不會在考試中出現,學起來又那么麻煩,有什么可學的呢? 一、成語可激發學生的巨大興趣 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巨大的文化,它們結構嚴謹、言簡意賅,通常四個字就可以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引發他們巨大的興趣,進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成語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一般的成語都是由一些故事引經據典而來的,或者是歷史事實,或者是人文典故,所以要講解成語都會涉略到一些故事,在這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教師講解的故事進行了解,而在理解的過程中又會自然而然地鍛煉到學生的想象力,因為他們需要在腦海里形成概念,之后區分,然后理解,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是給予與消化相結合的產物,而激發想象力則是對學生思維附帶的一種益處,所以這種一舉兩得的行為一定要在教學中推廣。 三、成語可以使課堂更為活躍 成語多出自典故與故事,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還不是很大,童心還是非常重的,這一階段的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課堂上,要想抓住他們的神經不使用一些方法是無法做到的,教授成語就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講授成語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學生一聽故事,注意力肯定會集中起來的,例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都能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并且在講解完后還可以讓學生對不懂的地方進行提問,鞏固已學會的部分,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提問,教師回答,課堂就會出現互動,學生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四、成語可以使學生文學水平提高 語文教學歸根到底就是鍛煉學生對文字的熟練運用能力,而寫作文是對這項考核最見成效的方式,如何提高文學水準,提升寫作能力,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大板塊。學生熟練地學習了成語之后就可以恰如其分地運用到作文中去,這樣會對文章的文采增色不少,這是成語教學的另一大好處。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工作者,經常會通過微信接到很多家長關于孩子教育和學習方面的咨詢。最近,有家長向我咨詢,“老師,您好,我家孩子現在在上小學四年級,在學習成語時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您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他快速積累成語嗎?” 親愛的家長,積累成語,要引導孩子注意方法,不能漫無目的、不講方法地盲目積累。在學習成語的時候,要徹底理解學習和使用成語,跟學習和使用字、詞一樣,首先要徹底理解它的涵義,不能“不求甚解”。如果對某一個成語的意思還沒有理解透徹,或者對成語中某個字的音義還說不準確,就隨便拿來使用,那就難免用得不恰當,甚至鬧出笑話。 鑒于很多家長向我詢問,今天特地給大家分享一份資料——分類整理的成語。家長們可以收藏一下,在孩子有空的時候,幫助孩子學習一下。將這些成語運用到作文中,將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
|
來自: 雪山飛狐qc1o3s > 《語文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