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討伐滿清的檄文,《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州悉令削發,拖一長尾于后,是使中國之人變成禽獸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中國有中國之人倫。。。昔文天祥、謝枋得誓死不事元。史可法、瞿式呂誓死不事胡,此皆諸公之所熟聞也。予總料滿州之眾不過十萬數,而我中國之眾不下五千余萬,以五千萬之眾受制于十萬,亦孔之愧矣。。?!?/p> 洪秀全這個人沒什么才干。創教傳播教義的是南王做的,他只是擔個名分而已;前期打仗建都那是東王的謀略,后期也是英王忠王的才干,實在是看不出他到底有什么用。這個檄文倒是氣勢磅礴,在太平天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盲率中,他這個讀書人的確寫的東西還是挺讓人熱血沸騰的。 與后來曾國藩的《討粵匪檄》相比,文采就不用說了,他一個童生哪能和人家翰林相比。 檄文內容方面,洪秀全的檄文除了宗教宣傳外,是歷數滿清在我們中原造成的危害,希望漢人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共抗滿清。 之后的曾國藩的檄文避而不談這個滿清的殘暴和半殖民本質,只說太平天國處處宣傳洋教,毀學官,焚木主,蕩盡儒家詩書經典,有悖封建道德人倫。曾國藩他后來在為鎮壓太平天國死去的湘軍將帥“樹碑立傳”,到處設“招忠祠”之類,實際上也起到了動員地主知識分子的效果。 換句話說,一個是借助基督教這種洋教來提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一個是汲取了儒學,當然是閹割后的儒學,和程宋理學中核心內容這種傳統文化去與之對敵。 對當時的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的號召力而言,誰強誰弱不言而喻。太平天國提倡洋教,不迎合大多數國人的心理。曾國藩反其道而行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