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時代怎么變遷,有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中華文明的精華,不能丟。這些老規矩,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多少? 家里來了客人,進餐時,要客人或長輩坐上席,稱為“上橫頭”小輩坐在次要的位置。如今在鄉村宴席,這些規矩仍沿用。 吃飯的時候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因為這樣一是會打擾別人吃飯,另外過去叫花子、乞丐在向人討要飯菜和錢財時,都是用筷子不停地敲打碗,以此引起人們的注意。 夾菜不過盤中線,夾靠近自己這邊的菜,'飛象過河'是不禮貌的。 筷子立插米飯中象征香爐,不吉利。據說在古代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 小時候在盤子里亂翻,會被大人敲手。不挑挑揀揀是尊重同桌吃飯的其他人。特別是吃魚的時候,亂翻亂挑是目中無人的表現。 老話講“飯碗都不顧的人,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吃飯時,不拿筷子的一只手要扶住碗,不能一只手擱在腿上、桌子下。另外喝湯水時也不要咕嚕弄出大聲響,影響他人。 吃飯咬著筷子是不禮貌的。有一桌子的人吃你的'口水'的意思。還有一些人吃飯時用嘴嘬筷子,再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 用筷子指人,有罵人、指責的意思。 給他人添飯時八分滿就好,不要'壓飯',在坐八仙桌的長凳子起身盛飯菜的時,要提醒和你一起坐的人坐穩,別因你站起來對方坐得太邊,凳子一邊翹起而摔倒。 老話講“男抖窮女抖賤”,話雖說的有些絕對,但是,抖腿絕對會讓你的個人形象扣分!會被旁人說“輕骨頭”。 斜著眼看人有看別人不起或輕視、蔑視的成分。 在家里開飯前,要禮貌性的招呼長輩,長輩坐下后大家才開始吃飯。 飯飽離桌時筷子不要擱在飯碗上,有表示沒吃飽或等候之意。也不要疊碗,有'趕客'意思,最后離開飯桌時別忘了禮貌告知大家自己吃飽了,大家請慢吃。 茶間三種叩指禮 晚輩向長輩 五指并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于五體投地跪拜禮。一般敲三下即可。 平輩之間 食指中指并攏,敲擊桌面,相當于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三、長輩向晚輩 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于點下頭即可。如特欣賞晚輩,可敲三下。 謹記茶七酒滿,不要反著手給人倒酒或倒茶水。 自己敬別人酒就盡量低點,敬長輩一定要比對方低,如果對方是同輩或親密朋友就無所謂了。 其實 這些老規矩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禮 充滿著古老的人文關懷與換位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