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年中最溫柔的夜 · 一 · 溫柔,是游子的掛念 中秋夜,仿佛天空懸掛著一個巨大的圓盤,一片片月光,溫柔地灑落下來。500年前的那個夜晚,靜謐無聲,仿佛可以聽到月光灑落的聲音,灑落到邊疆,灑落到戰士的帳篷里。 在那個戰亂紛紛的年代,他們是戰場上最英勇的戰士,有一顆比鎧甲還硬的心: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可沐浴在這樣皎潔的月色里,連目光都變得溫柔。 他們用那雙常年揮舞戰刀,長滿老繭的手,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筆。對家人的所有掛念,都在這緩緩地一筆一畫中凝聚成一封薄薄的家書: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 圖片來源于「水冬青-C」攝 每一下的折疊,都屏住呼吸,生怕模糊了字跡。把信裝進信封的那一刻,也把自己的思念裝進信封里。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戰士是離家最遠的游子,游子是勇敢出征的戰士。可無論命運賦予自己的個性如何、使命如何,情緒上永遠都奔著團圓美好而去。 離家在外的游子,在這個本應該團圓的中秋夜,何不卸下你們所有的堅強,對著家鄉的方向地溫柔說一句:我想家了。 · 二 · 溫柔,是月下少女的等待 中秋這一天,最忙碌的就是少女們了。 她們會穿上如月光色般素雅的裙子,拿著畫筆和紙來到屋檐下,畫上月神和月宮,這就是月光紙。 月光猶豫剛洗過的綢緞,撫過這薄如蟬翼的月光紙,撫過少女們的纖纖玉手。她們一筆一畫溫柔地描繪著心中那位美麗的月神娘娘,據說畫得足夠精細,月神就會賜予她們無與倫比的花容月貌。 ? 圖片來源于「汝城濂溪書院」攝 畫好月光紙后,設立香案,點燃月光紙遙寄給月神。少女們雙手合十,向著月亮的方向下跪祈求美貌。她們相信,美貌能給她們平淡無奇的小日子里,增添一點點幸福的味道。 如今已沒有月光紙,但是少女們對幸福的渴望,依舊在那一低頭的溫柔中,一年年流傳下去。 ? 圖片來源于「彬娃子」攝 · 三 · 溫柔,是一家人的小團圓 中秋這個團圓夜,最溫柔的時光,應該就是一家人團圓了。 ? 圖片來源于「maka」攝 月明如晝,民間變成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一天,人們會把飯桌移到院子里,在月下吃一頓團圓飯。 一家人聽著剛剛遠游歸來的長子講述旅途中的趣事,老母親一邊給兒子夾菜,一邊笑彎了眉眼。四歲小孩拿著燈籠站在凳子上,咿咿呀呀背著剛學會的兩句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是啊,不辭勞苦、晨興夜寐地在外奔波,不就是為了此刻一家人能團圓共嬋娟么? 吃完團圓飯,古人還有放水燈的習俗。團圓飯后一家老少會用羊皮精心做好一只只荷花形狀小水燈,在底座點上一根紅燭。還會把寫著“壽”、“泰”、“財”等字眼的小紙條,塞入水燈里,寓意著向江神祈求健康長壽、五谷豐登。 江中波光盈盈,倒映著一輪輪明月,倒映著一張張燦爛的容顏。萬盞燈火,燦若星辰,時光都變得緩慢又溫柔。愿每一年都有今晚皎潔的月色,愿每一年都有今晚美滿的團圓。 或許我們現在已經不會再拜月亮, 不會再寫家書,放水燈。 可我們依舊在這個中秋夜, 和家人一起吃一口月餅,望一望天上的月亮。 愿在外奔波的你有人掛念, 愿在家中吃團圓飯的你份暖心。 即使歲月可回首,不改初心溫柔待此時。 ? 圖片來源于「水冬青-C」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