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東漢傳入我國以來,對我國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在我國民間備受推崇的佛教,卻經(jīng)歷了幾次浩劫,“唐武宗滅佛事件”便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一起。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七月,唐武宗下令滅佛。一個月后,全國共折毀寺院4600所,山野中的小寺廟拆去4萬余所,還俗僧尼26.05萬人。唐武宗原來并不排斥佛教,但即位數(shù)年后就對佛教不應(yīng)當有刻骨仇恨,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第一種觀點:宗教斗爭所致。 據(jù)《舊唐書》記載:“武宗想學(xué)神仙方術(shù),拜道士趙歸真為師。歸真得寵后,每次與武宗談話,就一直講佛教的壞話,說佛教不是中國的宗教,只會蠹耗生靈,應(yīng)該全部鏟除。武宗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佛教傳入中國后,一方面和儒家思想常有沖突,另一方面又和土生土長的道教也矛盾重重。為爭取最高統(tǒng)治者的青睞,佛道兩家常常進行激烈的辯論,兩教的地位也常發(fā)生變化。 唐朝時,以道教為國教,但是當時佛教的勢力也很大,矛盾自然也很嚴重。而唐武宗崇尚道術(shù),曾拜道士趙歸真為師,對道教的長生不老之術(shù)和仙丹妙藥到了癡迷的地步。也正是因為這樣,趙歸真等道士在武宗面前大肆攻擊佛教,最終促成了唐武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進行一場“滅佛”運動。 第二種觀點:經(jīng)濟壓力所致。 據(jù)悉,當時的佛教勢力相當大,大到什么程度呢?佛教寺院的規(guī)模比黃宮還要大。而且寺廟可以接受捐贈,又不用納稅,是個特殊的福利機構(gòu)。長此一往,自然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再加上僧人越來越多,影響了社會的勞動力,影響了生產(chǎn)活動,造成了田地荒蕪,糧食補給不足,給國家的穩(wěn)定造成了嚴重影響。 唐武宗曾對全國發(fā)布的《拆寺制》中,便列舉了上述佛教的罪狀,說明自己滅佛的主要目的是“懲千古之蠢源”,以“濟人利眾”。事實也是如此,滅佛后大批僧尼還俗,寺院奴婢編入稅戶,把寺院錢物收歸官府,銅鐵佛像鑄為錢幣與農(nóng)具等,確實讓國家的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的復(fù)蘇。 第三種觀點:政治斗爭所致。 傳說,唐武宗繼位后怕有人會另立他的叔叔李忱(即后來的唐宣宗)來威脅他的皇位,于是想殺了他以絕后患。李忱獲知消息后,選擇了潛逃,結(jié)果一逃就逃入了佛門,而武宗的滅佛,就是為了徹底查殺李忱,讓他無所可藏。 以上三個觀點,究竟哪個觀點才是事實呢?目前這還是一個待解之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