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學會聽、還要敢說、愛讀、想寫的能力。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但現在作文教學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學生怕作文,厭作文,感到作文難。“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時刻困繞著學生。我認為小學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會觀察生活 現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學生作文又以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及一定的習作水平為前提。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學生參加實際活動,作文就有東西可寫;積極地參加實際活動,寫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教師在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同時,還要學生認真去想想,去聽聽,去聞聞,去嘗嘗,去接觸接觸,去研究研究。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要經常把學生帶出課堂,走入自然,走入社會。自然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學生走入大自然的懷抱,會有一種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感覺。自然界的奇山秀水、花草樹木、眾多可愛的生物都是學生寫作的好材料。同學們要想寫好作文,就要熱愛生活,學會做生活的主人。一個不熱愛生活的人,他不可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一個對集體活動不關心的人,也不可能寫出精彩感人的集體活動場面;一個對周圍事物不仔細觀察的人,當然也不可能把事物寫具體,寫生動,寫形象。只學會觀察生活,學生對待作文才不會有害怕心理,才樂意去寫,才敢于去寫。才能寫出他們眼里的世界、內心的情感,才能寫盡生活的真、善、美,世間的假、臭、惡…… 二、學會積累詞匯 有的同學掌握的詞匯量很少,作文時一提起筆來就覺得沒有詞兒,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可寫的東西也沒有,有的即使勉強寫出來了,也是空空洞洞,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的詞語,優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師平時就應要求學生不斷積累詞匯。把平時學習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記錄下來,如名言警句、小趣聞、小常識,小故事等。知識積多成學問,用起來就會思如泉涌,順理成章。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學生準備好幾個摘抄本,以便進行好詞佳句的摘抄,養成摘抄的好習慣。 1、從課文內容中積累 在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優美從摘抄中積累材料。學生通過平時的積累為寫作打下鋪墊,在寫作時不至于“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我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并把課文中優美的片斷和自己喜歡的地方抄寫下來。 2、通過寫日記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有效途徑。我讓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日記的內容不限,體裁不限,學生可以寫看到的,可以寫聽到的,也可以寫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比如:搞完一次大掃除,辦完一次學習園地,參加完一次課外活動等都可以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自己的真實感受、心得體會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三、學會激發想象 在寫作中,想象起著主導作用,運用想象可以開拓思路,使構思展開縱橫馳騁的翅膀。兒童的想象力是最豐富、最活潑、最天真、最大膽,也是最奇妙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寫實比寫想象作文難得多,寫想象作文更能拓展學生思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