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先講故事。話說郭璞走到廬江,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司馬睿召為軍諮祭酒。當時江淮之間還是平安無事,胡孟康安然無憂,不想過江南去。郭璞為他占卜,得到的結果是“敗”。胡孟康不相信。郭璞整頓行裝將要離開,但看上了房主的一個婢女,一時沒有辦法得到,于是取小豆三斗,把它撒在房主人宅院的四周。主人早晨起來,看到數(shù)千穿紅衣的人把院子圍了起來,到近處看又沒有了,心里又厭惡又恐懼,請郭璞為他占卦。郭璞對他說:“你家里不應該收留這位婢女,可把她領到東南方二十里遠的地方賣掉,千萬不要和買主討價還價,這樣妖怪也就自行消失了。”主人就依此而行。郭璞暗中派人以很低的價買下了這個婢女。再畫了符丟入井中,那數(shù)千紅衣人都被反綁雙手,一個接一個跳入井中,主人非常高興。郭璞也帶著這個婢女離開了此地。后來不過數(shù)旬廬江就淪陷了。聽著有點神,您當神話故事看吧,雖然這么說,但是古人有什么手段,現(xiàn)在誰又知道呢? 圖一 回到現(xiàn)實接著說地支的生克沖合刑害吧這個章節(jié)內容有點多,先說一句,關于什么是生克沖合參見上一篇天干特性,這里就不再多解釋了。 地支: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地支相生 亥子水生寅卯木;寅卯木生巳午火;巳午火生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生申酉金;庚辛金生壬癸水。 關于相生有理論認為辰丑土為濕土,生庚辛金;戌未土為燥土,脆(克)庚辛金。濕土燥土互不相幫。 地支相克 亥子水克巳午火;巳午火克申酉金;庚辛金克寅卯木;寅卯木克辰丑戌未土;辰丑戌未土克亥子水。 關于相克有理論認為戌未土脆(克)申酉金。 地支三會 亥子丑會為北方的水局,寅卯辰會為東方的木局,巳午未會為南方的火局,申酉戌會為西方的金局。 三會與三合局一樣,只是聚氣力量加大,但并非合化。三會以本氣為主。三會局之力大于三合局。如果把三合財局比喻為十萬,則三會財局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當然命中的配置和運助,也必須有足夠的力量。在這里順帶說一句本氣,在十二地支中,每一支都有一個、或兩個、或三個天干循藏其中,循藏的天干依據(jù)其力量強弱,分為本氣、中氣、以及余氣;與地支五行屬性相同之藏干為本氣,力量最強。 地支三會 圖二 地支三合 寅午戌合成火局、申子辰合成水局、亥卯未合成木局,巳酉丑合成金局。 三合即是長生、帝旺、墓庫之合。如寅午戌合火局,寅為火之長生,午為火之帝旺,戌為火之墓庫。其余同理類推。三合中任意兩個地支出現(xiàn)被稱為半合,又分生地半合,墓地半合與生墓半合局,如寅午戌為全合,火生寅旺午墓戌,故寅午為生地半合,午戌為墓地半合,寅戌為生墓半合;三種情況中,因生地和墓地半合有旺支午火,故其力稍遜三支全合,其力為全合十之七、八;生墓半合無旺支,其力僅十之二三而已。三合局之力為地支相互作用力中的第二,僅次于三會局。半合亦然,但生墓半合除外;有時會次于沖力。 (詳見生旺死絕表) 地支三合 圖三 天干生旺死絕速查表 圖四 表中第二行從長生開始到養(yǎng)為止被稱作“長生十二神”,代表生命發(fā)展的十二個階段,如果以一個人的一生來比喻,長生相當于一個人出生,帝旺相當于一個人生理、心理、事業(yè)、家庭等方面達到人生巔峰,墓相當于人死入葬。這三個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三個階段。因此說三合局是長生、帝旺、墓庫之合。 4、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土,午為陽,未為陰。 其中寅亥合木、辰酉合金、午未合土三組是生合,生者減力,被生者增力;子丑合土、卯戌合火、巳申合水則屬于克合,也叫絆合,雙方減力。 地支六合 圖五 地支的三會,三合,六合可以理解為都是合,區(qū)別在于合的力量越來越小。其中,三會局,形成條件極為苛刻屬難得一見的合局,強化力量極大,三合局因為有三個地支合化而成,所以對于某種屬性的強化是六合的兩倍。 地支六沖 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 子在正北,午屬正南,子屬水,午屬火,方位相對,性質相反。八字中有子字和午字,則子與午就會產生互相排斥的作用而爭戰(zhàn)扭打起來,其結果是兩敗俱傷,各自損失大部份的精力。 八字中有子字,而大運或流年有午字,則子、午也會相沖。其余地支之相沖類推。 地支取七位為沖,猶如天干取七位之殺之義。如子午對沖,子至午七數(shù)。甲逢庚為殺,甲至庚七數(shù),數(shù)中六則合,七則過,故相沖擊為殺也。觀易坤元用六,其數(shù)有六無七,七乃天地之窮數(shù),陰陽之極氣也。按:六沖者,即地位相敵,五行相克之義。子午相沖者,子藏癸水,克午藏丁火,午藏己土,克子藏癸水也。丑未相沖者,丑藏辛金,克未藏乙木,未藏己土丁火,克丑藏癸水辛金也。寅申相沖者,寅藏甲木,克申藏戊土,申藏庚金壬水,克寅藏甲木丙火也。卯酉相沖者,酉藏辛金,克卯藏乙木也。經云:東沖西不動,殆即卯木不能返沖酉金之義。辰戌相沖者,辰藏癸水,克戌藏丁火,戌藏辛金克辰藏乙木也。巳亥相沖者,巳藏庚金,克亥藏甲木,亥藏壬水,克巳藏丙火也。 地支六沖 圖六 上面牽扯到地支藏干的問題,在這里簡單解釋一下,地支為什么要藏干?前面曾經說過太歲年的話題,地支藏干就是由此而來,由于每一個黃道宮段所處的空間位置都不同,因此各宮擁有的能量也就不盡相同,而十天干代表了十種不同的能量,地支藏干其實是表示在某一個黃道宮段內存在的能量。如子宮內存在壬癸這兩種能量,丑宮內存在癸辛己三種能量,其余皆類推。有一個很方便記憶的口訣: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獨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獨豐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蹤。 說一下地支藏干的規(guī)律: 1.每個地支都藏了其對應的天干的本氣(本氣即同類天干,即上述天干與地支的陰陽及五行屬性對應關系: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且五行屬性相對應。例如甲對寅,乙對卯,五行屬性均為木)。 2.子午卯酉四帝旺因居四正,其氣純,故只藏本氣。其中“午”例外,藏丁己。 3.寅申巳亥四長生居四隅,除藏有本氣外還藏有中氣與余氣(上月支中所藏之陽干,寅巳申的上月分別為丑辰未,均屬土,故所藏余氣均為戊)。 4.辰戌丑未四墓庫居墓位,除藏有本氣外還藏有中氣(四庫中所藏之陰干,例如辰為水的庫位,故對應的中氣為癸)與余氣(上月支中所藏之陰干,例如辰的上月為卯,卯對應的天干為乙,故辰所藏的上月余氣為乙) 簡單來說就是:子午卯酉四帝旺只有本氣,午例外。寅申巳亥四長生有本氣、中氣(長生氣)、余氣。辰戌丑未四墓庫有本氣、中氣(庫藏氣)、余氣。 地支三刑 子卯為無禮之刑,子刑卯,卯刑子;寅巳申三刑為無恩之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戌未為恃勢之刑,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辰午酉亥自相刑;這個是很多命書上記載的地支三刑,但是有一個問題,所謂地支三刑是三個地支互相刑克形成的三角關系,那么子刑卯,卯刑子只是子與卯之間的關系,辰午酉亥自相刑也不是三個地支之間發(fā)生關系,怎么能稱之為三刑呢?術士師門所傳最早的地支三刑是這樣的:子午卯為無理之刑,子刑卯,卯刑午,午刑子;辰酉亥相見自刑,辰刑酉,酉刑亥,亥刑辰;寅巳申為無恩之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戌未為恃勢之刑,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可見最早子卯午三字見全才論相刑,故亦稱三刑。由于命理學不斷發(fā)展,便從子卯午三刑中派生出午午自刑,子卯相刑,而卯午相刑便失去了實際意義。后來的一些命理學家經過實踐的驗證,證實了子卯相刑、午午相刑,在命局的實際預測中才有其實在的意義。三刑在四柱預測中應用較多,尤其以寅巳申相刑最為復雜,這里的相刑將有相克、相生、 相合、相沖之意;如再把它配上天干會產生一百二十多種變化,因此僅做簡單介紹。 地支六害 子未相害(羊鼠相逢一旦休)、丑午相害(從來白馬怕青牛)、寅巳相害(蛇遇猛虎似刀斷)、卯辰相害(玉兔逢龍入云端)、申亥相害(豬遇猿猴不到頭)、酉戌相害(金雞遇犬淚雙流)。共六種相害,稱“六害”(六害民間還有個說法,大概很多人都聽過: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錯,兔龍淚雙流,雞狗難難避,豬猴不到頭。),相害又叫相穿。 《考原》云:六害者,不合也。凡事莫不喜合而忌沖。子與丑合,而未沖之,故子與未害。丑與子合,而午沖之,故丑與午害。寅與亥合,而巳沖之,故寅巳害。卯與戌合,而辰沖之,故辰與卯害。巳與申合,而寅沖之,故巳與寅害。午與未合,而丑沖之,故午與丑害。未與午合,而子沖之,故未與子害。申與巳合,而亥沖之,故申與亥害。酉與辰合,而戌沖之,故酉與戌害。戌與卯合,而酉沖之,故戌與酉害。亥與寅合,而申沖之,故亥與申害也。 六害的力量小于三刑,以吉害兇未必去兇,但以兇害吉則必損吉氣。其中寅巳既相害又相刑,故實踐中寅巳論刑不論害。 地支六害 圖七 最后,說幾句關于“旬空”的話題,在干支源流及配合那一節(jié)里提到了旬空這個概念,那么什么是空旬呢?在六十甲子中,以甲為首的有六個,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從第一個甲到第二個甲正好有十個數(shù),這十對干支就是“一旬”。由于天干只有十位,但是地支卻有十二位,所以在十天干循環(huán)一周時,就會有兩個地支不出現(xiàn),這個就是“空”,如在甲子旬中,只有從甲子到癸酉這十對干支,而戌、亥這兩位則沒有出現(xiàn),戌、亥就是甲子旬的“旬空”。 旬空的規(guī)律如下:甲子旬中無戌亥,甲戌旬中無申酉,甲申旬中無午未,甲午旬中無辰巳,甲辰旬中無寅卯,甲寅旬中無子丑。 旬空沒有固定的吉兇,當兇逢旬空是吉相,而吉逢旬空則是兇相。 好了,關于干支的解說到今天暫時告一段落。今天內容可能是這個系列里最多的,如果覺得難以理解,沒關系,以生克沖合為最基本去理解,這些基礎知識到實際操作中會不斷提及。明天回過頭去再說五行。祝各位天天愉快,美事連連。明天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