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者、郵迷、郵友、集郵協會會員、集郵愛好者、集郵發燒友,不一而論。恐怕中國的集郵愛好者的稱謂是世界集郵史上最多的。 中國集郵愛好者在總人口中的比重近二三十年來,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從最輝煌、最瘋狂的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郵市一路掉頭向下,全國范圍內集郵協會會員銳減。真的感慨歲月是把殺豬刀,當年大量的中堅力量伴隨著二三十年的歲月這把無情的“殺豬刀”步入了老年,除了感慨就剩下感慨。 ![]() 中國集郵目前裹足不前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沒有解決好集郵人員的“新老更替”問題,導致現如今青黃不接、人才不濟等問題越發突出。 大量的集郵愛好者,還有各種各樣同郵事沾邊的都算上,全國范圍內有多少。這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分的有多少。仔細盤點一下,中堅力量有多少,骨干有多少,耐著性子搞研究的有多少,埋頭苦干搞專集的有多少,孜孜不倦出專著的有多少。 絕大多數都是人云亦云居多,炒新、投資、投機居多,或者孤芳自賞,或是抱著分一杯羹的心態,聽說郵市掙錢了就來,發現不對勁了就跑路。 ![]() 訂閱郵報郵刊的集郵愛好者寥寥無幾,簡單看一下各個官辦的郵報郵刊每年公開發布的新老會員認證資格人數,就可以知道全國范圍內訂閱的情況著實不容樂觀。 集郵愛好者不訂閱郵報郵刊,不讀郵報郵刊,不增長郵識,不了解郵史,不注重自身積淀和積累。集郵,僅僅是憑借興趣愛好,或者一時沖動興起,注定不會長久。 ![]() 還有的不少集郵愛好者,眉毛胡子一把抓,郵票也玩,糧票也藏,連環畫也買,地鐵卡、煙標、錢幣、火花、銀行卡、站臺票、古玩玉器等等,都均有涉獵,覺得這樣一來就是收藏“大家”,難免沾沾自喜。 ![]() 殊不知,精力財力、人力物力、個人修為等等各個方面,根本無法承載這種“濫情”的收藏模式。今天,收藏載體和品種日益豐富,不斷呈現多元化的大格局下,一個精力財力再充沛的收藏愛好者也僅僅只能精通一兩種藏品,多了,難免夸夸其談,誤人子弟。 真正的集郵者要做的,是靜下來心,認認真真的集郵。從訂閱郵報郵刊做起,從讀郵報郵刊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郵識和綜合素質。 ![]() 從信銷票收藏做起,一點一滴的尋覓和收集。更高層次的郵友,還可以從郵票的發行設計、紙張邊框配圖、原地相關地、郵戳、實寄封、自然實寄封等等各個環節將自己掌握和了解的情況撰文,已饗眾多郵友。 ![]() 從積極宣傳郵票每一個環節做起,給每一次排隊購買新郵的非專業的大媽大爺們宣傳普及郵識,最大限度的幫助他們保護郵品的品相,不是買到后隨手一拿,放到家里等著賺一把。對這些缺乏郵識,又幻想賺錢的“排隊族”、“打醬油”的大爺大媽,堅決摒棄幸災樂禍的思想,用最淳樸的語言,最真誠的服務把他們發展成郵友,一起壯大集郵愛好者的隊伍。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豈不更好。 內容轉載自:老哥閱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