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個孩子來咨詢。我們就暫且叫他小風吧。小風中考失利后,家里人給他的將來做了一個規劃:想辦法上高中,然后上大專。有了大專文憑后到一個大公司去發展,因為這個公司的負責人是他們的一個親戚,可以給小風提供很多機會。這樣算來,雖然小風中考失利了,但是前途一片光明。 順利上了高中后,意外發生了。小風對高中的學習生活很不適應。沒有朋友, 不能每天回家,學校軍事化的管理都讓他在學校里一刻都待不下去。他想退學,但是爸媽堅決反對,因為為了小風能上這個高中,他們付出的太多了。 小風也在努力說服自己去上學,可是無濟于事。更嚴重的是,他開始失眠了。他甚至有了這樣一種感覺:學校就是一所監獄,只要可以讓自己離開學校,他做什么都可以。 坐在教室的窗邊,他曾經產生過這樣一種幻想,要是能從窗上跳出去就解脫了。有時候看見刀子,他就開始思緒萬千,如果把這刀子捅到自己身上該多好呀。 與此同時,父母加大了對他的思想工作力度,動員所有的親戚來說服他去上學。為了表達自己不想上學的決心,小風離家出走,到同學家暫住幾天,可是母親很快就能找到同學家,并警告同學的父母,以后再也不許收留他。 現在他感到無路可走了,他強烈要求進行心理咨詢。咨詢室里,小風痛苦地說:我真不明白,難道他們非要把我逼瘋才行嗎? 無獨有偶,這兩天我同學也頻頻向我求助。她的孩子小念剛上初一,她就特別焦慮。孩子在班里考了第十名,她就著急地對小念說:孩子,沒關系,只要你努力,每次考試進步一個名次,不出十次,就可以考班級第一名了。為了這個第一,她給孩子報了周末輔導班,一學就是一天。而另一天的時間也是安排滿滿的。 小念說:“媽媽,帶我出去玩玩吧?” 我同學說:“不行呀,別人都在學習,你不學就落下了。” 小念說:“媽媽,好不容易周末了,讓我睡個懶覺吧。” 我同學嚴厲地說:“不行呀,你睡懶覺的時間就是別人超越你的時間。” 從周一到周日,從白天到晚上,孩子的時間幾乎都用在學習上。慢慢地,小念越來越不愿意學習了,做事情拖拖拉拉,成績也越來越差。 為什么她們是如此地瘋狂? 兩位媽媽對于孩子的態度,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她們24小時,360度無死角地監控著孩子,迫切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可是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這些媽媽們為什么會如此瘋狂呢? 01 把自己的“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 心理學上“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一個人內心是陰暗的,他看待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陰暗的,一個人內心是焦慮的,他看待別人也是焦慮的,這就是把內心的東西投射到外界的表現。 對孩子要求太高的父母,他們往往對自己是不滿意的。他們把過多的“理想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長成自己想象的樣子。一旦家長們意識到結果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們就會產生極大的焦慮,然后又會把焦慮強加到孩子身上,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要求孩子滿足他們的“理想自我”。 武志紅老師曾經指出,很多家長和孩子因為學習而處于一種“戰爭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家長傳遞了焦慮與痛苦的情緒,傳遞了“你價值感不夠”的判斷,形成了和孩子之間不好的連結。正是這種不好的連接,讓孩子朝著家長們期待的反方向走下去。 02 你是否把孩子“機械化”了? 曾經有一個父親,非常氣憤地告訴我:孩子太不聽話了。原來孩子的英語成績不好,于是他建議:讓孩子每天背10個單詞,一年就能背過3000多個單詞,三年下來,就是一萬個單詞呀,這樣哪有成績趕不上的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聽他的話,不夠堅持,所以英語成績也一直沒有趕上去。 這位家長的建議在理論上是能講通的,可為什么實踐起來卻是如此難呢?因為他忽略了孩子內心真實的需求,只是把孩子當成了一個實現目標的工具,我把它叫做“機械化”。孩子需要跟家長進行情感互動,需要被看見被肯定。當這些作為一個人的內在需求被滿足的時候,目標才能一步步實現。然而父親的建議,只是描繪了一種現象跟結果,如同把孩子看成了一個實現目標的工具,卻忽略了孩子在努力過程中的真實需求。當內在需求持續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孩子外在的表現就只能是越來越厭煩學習了。 把孩子“機械化”,用精神分析的術語來說就是“情感隔離”不管是小風的父母還是我同學,他們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都情感隔離了。小風的媽媽只是一味地要他回到學校去,卻忽略了小風目前最需要的是家長的支持與理解,而我的同學只顧讓孩子把成績趕上去,卻對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睡覺、休息等都滿足不了。 對孩子真正做到“信任、允許、接納” “媽媽,你能不能離我遠點?” “媽媽,我自己的事情就讓我自己作主吧。” 這是小風和小念最想對媽媽說的話。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孩子想對父母說的話。父母之所以不肯放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孩子缺乏信任。這種不信任,導致父母認為,只要是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決定就是錯誤的。父母成了孩子的主人,孩子只要事事聽父母的,成為父母的木偶就可以了。 從某方面來說,成長的過程就是犯錯的過程。只有知道什么是錯的,才會更加懂得什么是對的。“失敗乃成功之母”。然而父母們卻不允許孩子出錯。他們努力做的是保證孩子的每一個決定是正確的。不允許孩子出錯,剝奪了孩子失敗的體驗,孩子也就永遠體會不到什么是成功了。 如果你能做到尊重與允許孩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接納。接納孩子與其它孩子的差異,按照自己孩子的水平來制定發展計劃。小風的媽媽發現兒子在進行了心理疏導之后進步很大,也主動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最后她終于明白孩子不愿意上學的原因:原來孩子在學習上體會不到成就感,再加上家族遺傳的抑郁病史,才讓孩子有了異于常人的表現。之后她不再急于改變孩子上學的問題,而是根據小風的情況做出了適當的調整。而小念的媽媽在接受了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存在差距這個事實后,也不再那么瘋狂地去逼孩子了,而是制定了適合孩子發展的目標,從情感上給予孩子支持。 意外的是,當兩位母親開始尊重、允許、接納孩子的時候,孩子竟然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小風順利地回到學校讀書,而小念的成績不僅沒有下滑,反而開始提高了。 最后,作為父母。我想借用北京大學心理專家徐凱文老師的那句話送給大家:我們要給他們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不是權力,是尊重,責任,是愛,是發自內心的持久美的體驗,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請許給他們-----我們最珍愛的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 ------ 專業測試推薦 ------ 《兒童消極情緒應對》 ? 當孩子處于低落或消極情緒 父母采取的方式無非就是 支持和反對兩種 其產生的效果天壤之別 ——————— 影響力 ——————— 測評從7個方面評估 父母對孩子消極情緒的處理方式 給出針對性建議 更好地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點擊下方文字,即可在線咨詢! 聽聲音 講故事 《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