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 這里講的是具體的異常脈象,脈有太過、不及,有陰過度了乘犯陽,有陽過度了去乘犯陰,這些都是病脈。還有覆、溢、關、格,這四個都是異常脈象。 接下來就解釋了這四種情況。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前陽動,應該是九分的寸脈。如果你陽太過了,寸脈就有可能長出九分之外。如果陽不足的話,寸口就會比較短,不夠九分。我再補充一句,這里的九分指的都是古代的度量衡,不是我們現代的。 魚就是指魚際,如果你寸脈太過,也就是陽太過了,寸脈就可能會超出魚際,上出寸口,這個脈就太長了,說明太過了,這就叫溢,就好像杯子里面的水溢出來了。這種脈象現在很常見,很多人的脈都會出現上出魚際。 關格現在指的是一個病,其實最早指的是一個脈象,《難經》第三十七難里面就講到關格的問題,陽氣太甚,陰氣不能相迎,就叫關。陰氣太甚,陽氣不能相迎就叫格,大家可以參考三十七難。 外關就是陽盛躍于外,內格就是陰盛居于內。陰陽這種關格的狀態是非常危險的。陰乘就是陰氣上乘陽位,寸口上浮到魚際,尺脈就有可能往上縮,整個脈都有可能往上走,這就叫陰氣上乘陽位。 “關以后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臓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關以后為陰,所以關以后的脈多見沉脈。如果尺脈過了一寸,就叫太過。不過尺脈不及一寸,就叫不及。 關后一寸的尺脈出現了覆,也是內關外格,陽乘之脈。我們可以想象這個脈往下來了,整個脈往后走,而不是往上去,這就是陽乘,就是陽氣往陰的地方來了,所以就導致了陽乘,陽氣到了陰中了,這個就稱為“覆”。 內關就是陽反在下。外格就是陰反在上越。 如果你看到“覆”脈和“溢”脈的話,那就是看到了真臓之脈,一般真正的真臓脈是見不到的。因為只有當人臓氣已絕的時候,他的真形才獨現于外,我們老說“真人不露相”。所以真臓脈都現出來了,這個人就肯定是要死了,所以說“人不病而死也”,這個人可能根本就沒有什么疾病,但是他就必死了,因為真臓脈外現了。
|
|